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及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及现状 | 第12-15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6-18页 |
1.4.1 可能存在的创新 | 第16页 |
1.4.2 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16-18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1 林农 | 第18页 |
2.1.2 林权 | 第18页 |
2.1.3 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抵押物 | 第18-19页 |
2.1.4 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可获得性 | 第19页 |
2.2 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 第19页 |
2.2.2 产权理论 | 第19-20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页 |
2.2.4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0-22页 |
3 安徽省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开展情况 | 第22-28页 |
3.1 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概况 | 第22-24页 |
3.1.1 历程与现状 | 第22-23页 |
3.1.2 改革成效 | 第23-24页 |
3.2 安徽省林权抵押贷款融资主要运作模式及相关程序 | 第24-26页 |
3.2.1 运作模式 | 第24-25页 |
3.2.2 有关程序 | 第25-26页 |
3.3 安徽省林权抵押贷款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3.3.1 交易平台不完善 | 第26-27页 |
3.3.2 金融机构参与度低 | 第27页 |
3.3.3 林权抵押贷款融资风险较大 | 第27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27-28页 |
4 肥东县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案例分析 | 第28-34页 |
4.1 肥东县基本概况 | 第28页 |
4.2 肥东县资源禀赋情况 | 第28-29页 |
4.3 调查结论 | 第29-33页 |
4.3.1 政府部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9-32页 |
4.3.2 金融机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2-3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5 安徽省林权抵押贷款融资问题的调查分析 | 第34-42页 |
5.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具体实施 | 第34-35页 |
5.1.1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 第34页 |
5.1.2 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 第34页 |
5.1.3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析 | 第34-35页 |
5.2 SPSS的Regression分析 | 第35-39页 |
5.2.1 模型选择与说明 | 第35页 |
5.2.2 变量选择与具体解释 | 第35-37页 |
5.2.3 计量模型 | 第37-38页 |
5.2.4 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5.3 林农的需求情况 | 第39-4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2-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43-47页 |
6.2.1 宏观层面:改善外部环境 | 第43-44页 |
6.2.2 中观层面:建设配套体系 | 第44-45页 |
6.2.3 微观层面:供求机制构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A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介 | 第54-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