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某SUV绊翻试验仿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前言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法规第9-10页
        1.2.2 事故调查分析第10-11页
        1.2.3 物理试验第11-12页
        1.2.4 仿真分析第12-14页
    1.3 翻滚中的人体损伤及其评价第14-18页
        1.3.1 人体损伤第14页
        1.3.2 损伤评价第14-18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8页
    1.5 小结第18-19页
2 绊翻试验及其仿真验证第19-39页
    2.1 某SUV绊翻试验介绍第19-22页
        2.1.1 试验对象第19-20页
        2.1.2 试验装置第20-21页
        2.1.3 试验内容第21-22页
    2.2 仿真模型建立第22-29页
        2.2.1 整车有限元模型介绍第22-23页
        2.2.2 座椅模型建立第23-24页
        2.2.3 中控台移除和配重第24-25页
        2.2.4 壁障和地面模型建立第25页
        2.2.5 缓冲装置模型建立第25-26页
        2.2.6 Hybrid Ⅲ假人模型建立第26页
        2.2.7 侧气帘建立第26-27页
        2.2.8 边界和加载条件设定第27-28页
        2.2.9 仿真时间的确定第28-29页
    2.3 有限元模型对标验证第29-38页
        2.3.1 汽车运动响应验证第29-34页
        2.3.2 假人运动响应验证第34-36页
        2.3.3 假人损伤验证第36-38页
    2.4 小结第38-39页
3 Hybrid Ⅲ假人仿真对比第39-61页
    3.1 无安全带无侧气帘第39-44页
        3.1.1 动态响应第40-42页
        3.1.2 损伤分析第42-44页
    3.2 有侧气帘无安全带第44-48页
        3.2.1 动态响应第44-46页
        3.2.2 假人损伤第46-48页
    3.3 有安全带无侧气帘第48-52页
        3.3.1 动态响应第48-50页
        3.3.2 假人损伤第50-52页
    3.4 有安全带有侧气帘第52-56页
        3.4.1 动态响应第52-54页
        3.4.2 假人损伤第54-56页
    3.5 Hybrid Ⅲ假人的对比分析第56-59页
        3.5.1 动态对比第56-58页
        3.5.2 损伤对比第58-59页
        3.5.3 结论第59页
    3.6 小结第59-61页
4 THUMS有限元模型仿真对比第61-83页
    4.1 THUMS有限元模型第61-62页
        4.1.1 THUMS介绍第61-62页
        4.1.2 THUMS姿态调整第62页
    4.2 无安全带无侧气帘第62-67页
        4.2.1 动态响应第62-65页
        4.2.2 假人损伤第65-67页
    4.3 无安全带有侧气帘第67-71页
        4.3.1 动态响应第67-69页
        4.3.2 假人损伤第69-71页
    4.4 有安全带无侧气帘第71-75页
        4.4.1 动态响应第71-73页
        4.4.2 假人损伤第73-75页
    4.5 有安全带有侧气帘第75-79页
        4.5.1 动态响应第75-77页
        4.5.2 假人损伤第77-79页
    4.6 THUMS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第79-81页
        4.6.1 动态响应对比第79-80页
        4.6.2 损伤对比第80-81页
        4.6.3 结论第81页
    4.7 小结第81-83页
5 Hybrid Ⅲ假人与THUMS有限元模型的对比第83-87页
    5.1 运动响应对比第83-85页
        5.1.1 总体对比第83-84页
        5.1.2 侧气帘影响第84页
        5.1.3 安全带影响第84-85页
    5.2 损伤对比第85-86页
        5.2.1 总体对比第85页
        5.2.2 侧气帘影响第85-86页
        5.2.3 安全带的影响第86页
    5.3 小结第86-87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6.1 全文总结第87页
    6.2 展望第87-89页
致谢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夏大豆阜豆9号综合评价及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汽车AEB仿真控制算法优化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