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界定 | 第12-25页 |
1.1 人格要素与人格标识 | 第12-16页 |
1.1.1 人格要素 | 第12-14页 |
1.1.2 人格标识的双重价值 | 第14-16页 |
1.2 人格标识商品化权 | 第16-20页 |
1.2.1 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概念 | 第16-18页 |
1.2.2 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主体与客体的确定 | 第18-20页 |
1.3 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权利属性 | 第20-25页 |
1.3.1 从人格权与人格标识的关系对人格标识商品化权进行定性 | 第21-22页 |
1.3.2 从财产权与人格标识的关系对人格标识商品化权进行定性 | 第22-23页 |
1.3.3 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属于一种特殊的财产权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立法定位 | 第25-35页 |
2.1 设立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必要性分析 | 第25-28页 |
2.2 人格标识商品化在法律制度中的设置 | 第28-30页 |
2.2.1 从传统人格权保护制度的角度分析 | 第28-29页 |
2.2.2 从一般财产权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 第29-30页 |
2.3 我国学界对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立法设置的认识及评述 | 第30-33页 |
2.4 在人格权法中明确规定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存在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转让与继承问题 | 第35-46页 |
3.1 对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转让问题的争议 | 第35-38页 |
3.1.1 国外对人格标识商品化权转让的态度 | 第36-37页 |
3.1.2 笔者的观点 | 第37-38页 |
3.2 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继承问题的提出 | 第38-42页 |
3.2.1 我国实践中对死者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可继承性的态度 | 第39-40页 |
3.2.2 国外对死者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相关规定 | 第40-42页 |
3.3 对死者人格标识商品化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 第42-44页 |
3.4 对人格标识商品化权保护转让与继承的立法建议 | 第44-46页 |
3.4.1 否认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可让与性 | 第44页 |
3.4.2 承认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授权许可 | 第44-45页 |
3.4.3 在法律上明确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可继承性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侵犯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权利救济 | 第46-57页 |
4.1 人格标识商品化权侵权条件的认定 | 第46-49页 |
4.1.1 侵权条件认定 | 第46-48页 |
4.1.2 归责原则的选择 | 第48-49页 |
4.2 侵犯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损害赔偿数额的标准 | 第49-54页 |
4.2.1 司法实践的现状 | 第49-52页 |
4.2.2 国外相关国家赔偿标准的规定以及我国学界的观点和评述 | 第52-54页 |
4.3 关于人格标识商品化权权利救济的完善建议 | 第54-57页 |
4.3.1 明确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具体侵权要件 | 第54-55页 |
4.3.2 确立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损害赔偿标准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