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选题意义及目的 | 第9页 |
1.2.1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2 选题目的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文献查阅法 | 第12页 |
1.4.2 实地调查法 | 第12-13页 |
1.4.3 问卷调查分析法 | 第13页 |
1.4.4 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7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1 成本效益相关概念 | 第16页 |
2.1.2 奶牛养殖模式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成本效益理论 | 第17页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7-19页 |
3 正蓝旗奶业发展现状 | 第19-23页 |
3.1 数据来源情况介绍 | 第19页 |
3.2 正蓝旗奶牛养殖现状 | 第19页 |
3.3 正蓝旗奶牛养殖模式基本情况 | 第19-23页 |
3.3.1 散户养殖情况介绍 | 第20-21页 |
3.3.2 奶牛养殖小区发展情况 | 第21页 |
3.3.3 规模养殖牧场发展情况 | 第21-23页 |
4 正蓝旗不同奶牛养殖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23-30页 |
4.1 奶牛养殖成本分析 | 第23页 |
4.1.1 奶牛饲料成本构成 | 第23页 |
4.1.2 奶牛养殖成本构成 | 第23页 |
4.1.3 奶牛养殖收入来源 | 第23页 |
4.2 奶牛养殖成本效益分析 | 第23-26页 |
4.2.1 奶农散养模式成本效益分析 | 第24-25页 |
4.2.2 养殖小区成本效益分析 | 第25页 |
4.2.3 规模奶牛场成本效益分析 | 第25-26页 |
4.3 不同奶牛养殖模式的成本效益的比较分析 | 第26-30页 |
4.3.1 不同奶牛养殖模式的成本比较分析 | 第26-27页 |
4.3.2 不同奶牛养殖模式的收入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4.3.3 不同奶牛养殖模式的收益比较分析 | 第28-30页 |
5 正蓝旗奶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5.1 三种养殖模式共同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5.1.1 资金短缺,难以扩大规模 | 第30页 |
5.1.2 奶牛疾病防治能力弱 | 第30页 |
5.1.3 牛奶销路不畅 | 第30-31页 |
5.2 各养殖模式分别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5.2.1 散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5.2.2 奶牛养殖小区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5.2.3 规模化养殖场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6 结论及促进正蓝旗奶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33-36页 |
6.1 结论 | 第33页 |
6.2 促进正蓝旗奶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33-36页 |
6.2.1 政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销售渠道 | 第33-34页 |
6.2.2 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奶牛养殖领域投资 | 第34页 |
6.2.3 散户奶农积极转变发展模式 | 第34-35页 |
6.2.4 奶牛养殖小区提高奶牛养殖标准 | 第35页 |
6.2.5 乳品企业带动奶农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 第35页 |
6.2.6 规模化养殖场加强专职人员技术培训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