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整合数据分析平台的构建及分子标志物识别
缩略词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案 | 第16-19页 |
第二部分 乳腺癌数据分析平台的构建 | 第19-47页 |
2.1 数据检索与收集 | 第19-23页 |
2.2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 | 第23-28页 |
2.3 样本分组 | 第28-30页 |
2.4 统计分析 | 第30页 |
2.5 数据分析平台构建基础 | 第30-36页 |
2.5.1 硬件环境与开发工具 | 第30-31页 |
2.5.2 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表的设计 | 第31-36页 |
2.6 分析功能展示 | 第36-45页 |
2.6.1 转录组分析 | 第38-40页 |
2.6.2 拷贝数变化分析 | 第40-42页 |
2.6.3 miRNA靶标基因分析 | 第42-43页 |
2.6.4 通路分析 | 第43-44页 |
2.6.5 基因功能网络分析 | 第44-45页 |
2.7 讨论与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部分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47-54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47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47页 |
3.3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3.3.1 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 | 第48页 |
3.3.2 基因表达谱数据 | 第48页 |
3.3.3 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3.4 分析结果 | 第49-52页 |
3.4.1 分析数据集和样本 | 第49页 |
3.4.2 差异表达基因 | 第49-51页 |
3.4.3 基因功能注释 | 第51-52页 |
3.4.4 聚类分析 | 第52页 |
3.5 讨论与小结 | 第52-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