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 本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0-14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页 |
(四)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一、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16-26页 |
(一)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界定 | 第16-19页 |
1. 道德素质及女师范生的道德素质的内涵 | 第16页 |
2.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内容 | 第16-19页 |
(二)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培育研究基础理论和知识借鉴 | 第19-24页 |
1.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研究基础理论 | 第19-22页 |
2.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培育的知识借鉴 | 第22-24页 |
(三)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培育的重要性 | 第24-26页 |
1. 实现女大学生社会角色使然 | 第24-25页 |
2. 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时代诉求 | 第25-26页 |
二、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分析 | 第26-37页 |
(一)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 | 第26-29页 |
1. 调查样本构成 | 第26-27页 |
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二) 影响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因素 | 第29-37页 |
1. 影响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积极因素 | 第30-31页 |
2. 影响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消极因素 | 第31-37页 |
三、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素质培育途径探析 | 第37-45页 |
(一) 提升师范院校女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能力 | 第37-38页 |
1. 正视自身性别优势,提高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 第37-38页 |
2. 加强女师范生的道德情感培育 | 第38页 |
3. 加强实践活动,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能力 | 第38页 |
(二) 重视家庭教育,父母以身作则 | 第38-40页 |
1. 共同建设良好的家风,营造民主平等氛围 | 第39页 |
2. 重视母亲家庭教育地位,完善家庭道德培育方式 | 第39-40页 |
(三) 学校针对女师范生开设相关道德素质课程 | 第40-42页 |
1. 改进道德素质教育模式,开设促进性别平等相关课程 | 第40-42页 |
2. 加强师范生职业道德素质课 | 第42页 |
(四) 创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 | 第42-45页 |
1. 加强“男女平等”的媒体舆论导向 | 第42-43页 |
2. 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法律法规 | 第43页 |
3. 创建女师范生实践及就业服务平台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第46-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