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肝肿瘤论文

基于SWATH-MS技术的肝癌定量蛋白质组学和激酶组学研究

缩略词表第6-10页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3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2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1.2 研究意义第18-20页
    1.2 肝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1.3 肝癌蛋白质组学和激酶组学研究现状第23-31页
        1.3.1 蛋白质组学概述第23-25页
        1.3.2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第25-27页
        1.3.3 蛋白激酶是肝癌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第27-30页
        1.3.4 激酶组学研究方法第30-31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31-34页
        1.4.1 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第31页
        1.4.2 技术路线第31-32页
        1.4.3 研究内容第32-34页
第二章 肝癌组织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第34-62页
    2.1 实验材料第34-37页
        2.1.1 组织收集第34-35页
        2.1.2 主要试剂第35-36页
        2.1.3 实验设备第36-37页
    2.2 实验方法第37-40页
        2.2.1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蛋白质的提取第37页
        2.2.2 应用Bradford法对肝癌及癌旁组织蛋白质进行定量第37-38页
        2.2.3 总蛋白的FASP酶切方法第38页
        2.2.4 nanoLC-MS/MS分析第38-39页
        2.2.5 参考质谱数据库建立第39页
        2.2.6 SWATH-MS数据处理方法第39页
        2.2.7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9-40页
        2.2.8 Western Blot验证第40页
    2.3 结果第40-52页
        2.3.1 基于SWATH-MS的肝癌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第40-42页
        2.3.2 肝癌和癌旁组织差异蛋白质筛选第42-45页
        2.3.3 基于SWATH-MS的肝癌和癌旁差异蛋白质组数据评价第45-46页
        2.3.4 肝癌和癌旁差异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6-50页
        2.3.5 关键差异蛋白质Western Blot验证第50-52页
    2.4 讨论第52-60页
        2.4.1 磷酸戊糖途径第54页
        2.4.2 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第54-55页
        2.4.3 丝氨酸、甘氨酸和肌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第55-57页
        2.4.4 脂肪酸合成通路第57-58页
        2.4.5 脂肪酸氧化代谢第58-59页
        2.4.6 糖酵解和糖异生通路第59-60页
    2.5 小结第60-62页
第三章 基于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肝癌差异激酶组研究第62-96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62-66页
        3.1.1 组织收集第62-64页
        3.1.2 主要试剂第64-66页
        3.1.3 实验设备第66页
    3.2 实验方法第66-68页
        3.2.1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蛋白质的提取第66-67页
        3.2.2 应用Bradford法对肝癌及癌旁组织蛋白质进行定量第67页
        3.2.3 肝癌及癌旁组织激酶组富集方法第67-68页
        3.2.4 激酶洗脱液的FASP酶切方法第68页
        3.2.5 nanoLC-MS/MS分析条件的优化第68页
        3.2.6 参考质谱数据库建立第68页
        3.2.7 SWATH-MS数据处理方法第68页
        3.2.8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8页
    3.3 结果第68-81页
        3.3.1 基于化学蛋白质组的肝癌差异激酶组研究第68-70页
        3.3.2 肝癌非标记定量差异激酶筛选第70-74页
        3.3.3 肝癌和癌旁差异蛋白激酶分类第74-76页
        3.3.4 肝癌和癌旁差异激酶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6-78页
        3.3.5 关键差异激酶Western Blot验证第78-81页
    3.4 讨论第81-87页
        3.4.1 MAPK信号通路第82-83页
        3.4.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第83-84页
        3.4.3 VEGF信号通路第84页
        3.4.4 Wnt信号通路第84-86页
        3.4.5 Hedgehog信号通路第86-87页
    3.5 差异激酶组研究对肝癌治疗的意义第87-94页
        3.5.1 为探索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肝癌治疗药物提供线索第87-90页
        3.5.2 为肝癌抑制剂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第90-94页
        3.5.3 为肝癌潜在靶点和标志物的发现提供线索第94页
    3.6 小结第94-96页
第四章 结论与不足第96-98页
    4.1 结论第96-97页
    4.2 不足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2页
附录第112-190页
个人简历第190-192页
致谢第192-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度图像中人体姿态估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模型(MM)的机动目标跟踪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