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部分 经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丙肝患者的十年随访结果分析 | 第11-79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1.1 慢性丙肝的流行病学及其危害 | 第11页 |
1.2 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慢性丙肝患者的肝脏相关临床表现 | 第12-13页 |
1.4 持续病毒学应答降低肝外疾病发病率 | 第13-14页 |
1.5 持续病毒学应答促进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逆转 | 第14-16页 |
1.6 持续病毒学应答减少肝脏相关疾病发病率 | 第16-17页 |
1.7 持续病毒学应答延长慢性丙肝患者的总生存期 | 第17-19页 |
1.8 对持续病毒学应答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 第19-20页 |
2 资料与方法 | 第20-3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0-23页 |
2.1.1 入组标准 | 第20-21页 |
2.1.2 排除标准 | 第21-23页 |
2.2 治疗方案 | 第23页 |
2.3 干扰素减量、停药及处理原则 | 第23-25页 |
2.3.1 干扰素减量原则 | 第23页 |
2.3.2 干扰素减量处理原则 | 第23-24页 |
2.3.3 干扰素停药原则 | 第24页 |
2.3.4 干扰素停药处理原则 | 第24-25页 |
2.3.4.1 干扰素暂停用药处理原则 | 第24-25页 |
2.3.4.2 干扰素永久停药处理原则 | 第25页 |
2.4 利巴韦林减量、停药及处理原则 | 第25-30页 |
2.4.1 利巴韦林减量原则 | 第25页 |
2.4.2 利巴韦林减量处理原则 | 第25页 |
2.4.3 利巴韦林停药原则 | 第25-26页 |
2.4.4 利巴韦林停药处理原则 | 第26-30页 |
2.5 合并用药 | 第30页 |
2.6 随访流程 | 第30-31页 |
2.7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1-33页 |
2.7.1 主要仪器 | 第31-32页 |
2.7.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32-33页 |
2.8 组织染色 | 第33-36页 |
2.8.1 Masson三色染色 | 第33-35页 |
2.8.2 Gomori网状纤维染色 | 第35页 |
2.8.3 HE染色 | 第35-36页 |
2.9 病理学评估 | 第36-38页 |
2.10 HCV基因型检测 | 第38页 |
2.11 几个定义 | 第38-39页 |
2.12 统计学分析 | 第39页 |
2.13 伦理 | 第39页 |
3 结果 | 第39-55页 |
3.1 患者的基线特征 | 第39-41页 |
3.2 临床与生化结果 | 第41-43页 |
3.3 病毒学结果 | 第43页 |
3.4 肝组织活检结果 | 第43-55页 |
4 讨论 | 第55-59页 |
5 参考文献 | 第59-79页 |
第二部分 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丙肝患者病毒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79-115页 |
1 前言 | 第79-83页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83-8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83页 |
2.2 治疗方案 | 第83-84页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84-85页 |
2.4 几个定义 | 第85页 |
2.5 伦理 | 第85页 |
3 结果 | 第85-96页 |
3.1 患者的基线特征 | 第85-92页 |
3.2 临床与生化结果 | 第92页 |
3.3 肝组织活检结果 | 第92-94页 |
3.4 影响病毒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94-96页 |
4 讨论 | 第96-104页 |
5 参考文献 | 第104-115页 |
缩写 | 第115-118页 |
成果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