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多叶斑叶兰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传粉生物学研究概述第10-11页
        1.1.1 传粉生物学的萌芽与起步第10页
        1.1.2 传粉生物学的发展第10-11页
    1.2 兰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概述第11-13页
        1.2.1 国外兰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概述第11-12页
        1.2.2 我国兰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概述第12-13页
    1.3 兰科植物的传粉机制第13-17页
        1.3.1 有回报昆虫传粉第13-14页
        1.3.2 欺骗性传粉第14-16页
            1.3.2.1 泛化的食源性欺骗第14页
            1.3.2.2 拟态第14-15页
            1.3.2.3 性欺骗第15页
            1.3.2.4 繁殖地欺骗第15-16页
            1.3.2.5 庇护所模拟第16页
            1.3.2.6 其他吸引机制第16页
        1.3.3 自花传粉与无融合生殖第16-17页
    1.4 昆虫传粉研究概述第17-20页
        1.4.1 传粉昆虫种类第17-18页
        1.4.2 兰科植物的昆虫传粉第18-19页
        1.4.3 中华蜜蜂传粉研究概述第19-20页
    1.5 本研究的意义及内容第20-23页
        1.5.1 斑叶兰属的研究概述第20-21页
        1.5.2 多叶斑叶兰传粉生物学的研究意义第21页
        1.5.3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5.4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3-27页
    2.1 实验材料第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7页
        2.2.1 研究地概况调查第23页
        2.2.2 开花物候观察第23-24页
        2.2.3 花的形态学特征测量第24页
        2.2.4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的检测第24页
        2.2.5 繁育系统实验第24-25页
        2.2.6 访花昆虫观察、鉴定、形态特征测量第25页
        2.2.7 花的挥发性成分检测第25页
        2.2.8 验证实验第25-26页
            2.2.8.1 颜色对昆虫吸引的验证第25-26页
            2.2.8.2 气味对昆虫吸引的验证第26页
        2.2.9 种子活力检测第26页
        2.2.10 种子的无菌播种第26-27页
第3章 结果第27-40页
    3.1 研究地概况第27-30页
    3.2 开花物候第30-31页
    3.3 花的形态学特征第31页
    3.4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第31-32页
    3.5 繁育系统第32页
    3.6 访花昆虫第32-34页
        3.6.1 访花昆虫及其行为第32-33页
        3.6.2 传粉昆虫形态特征第33-34页
    3.7 花的挥发性成分第34-37页
    3.8 验证实验第37-38页
        3.8.1 颜色对昆虫吸引第37页
        3.8.2 气味对昆虫吸引第37-38页
    3.9 种子活力第38-39页
    3.10 种子的无菌播种第39-40页
第4章 讨论第40-44页
    4.1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第40页
    4.2 花与传粉昆虫第40-41页
    4.3 传粉机制第41-43页
    4.4 繁育系统第43页
    4.5 种子活力第43-4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4-46页
    5.1 结论第44-45页
    5.2 展望第45-46页
        5.2.1 花朵吸引中华蜜蜂的验证第45页
        5.2.2 虫媒植物与传粉昆虫的协同进化第45页
        5.2.3 无菌播种第45页
        5.2.4 全面重复实验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4页
图版I第54-55页
图版II第55-56页
图版I 注释第56-57页
图版II 注释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澳高中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下一篇:基于ArcGIS Engine城市地下管线三维展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