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以Anderson型多酸和同多酸为建筑单元的金属-吡啶衍生物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能

摘要第4-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32页
    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论第18-19页
    1.2 多金属氧酸盐基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9-28页
        1.2.1 基于Anderson型杂多酸阴离子簇的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2.2 基于同多酸钼酸盐、同多钒酸盐阴离子簇的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23-28页
    1.3. 基于吡啶酰胺类配体的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28-30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意义第30-31页
    1.5 所用试剂、仪器及测试第31-32页
第二章 以A类Anderson型多酸为建筑单元构筑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第32-77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配体、多金属氧酸盐及配合物1–12的合成与测试第33-41页
        2.2.1 实验所用原料第33页
        2.2.2 柔性双吡啶双酰胺配体以及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第33-35页
        2.2.3 多酸基配合物1–12的合成第35-38页
        2.2.4 化学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第38页
        2.2.5 配合物1–12的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第38-4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1-75页
        2.3.1 配合物1-12的晶体结构第41-59页
        2.3.2 配体的配位模式及间隔子长度对于配合物结构的影响第59-60页
        2.3.3 配合物1-12的性质与表征第60-75页
    2.4 本章总结第75-77页
第三章 以B类Anderson型多酸为建筑单元构筑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第77-124页
    3.1 引言第77-78页
    3.2 配体、多金属氧酸盐及化合物 13–23 的合成与测试第78-85页
        3.2.1 实验所用原料第78页
        3.2.2 配体以及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第78-79页
        3.2.3 多酸基配合物 13–23 的合成第79-81页
        3.2.4 化学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第81-82页
        3.2.5 配合物 13–23 的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第82-8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5-122页
        3.3.1 配合物 13-23 的晶体结构第85-107页
        3.3.2 配体的类型、配位模式和多酸的配位模式对结构的影响第107-108页
        3.3.3 配合物 13-23 的性质与表征第108-122页
    3.4 本章总结第122-124页
第四章 以同多酸为建筑单元构筑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第124-152页
    4.1 引言第124-125页
    4.2 配体、多金属氧酸盐及化合物 24–29 的合成与测试第125-129页
        4.2.1 实验所用原料第125页
        4.2.2 柔性双吡啶双酰胺配体的合成第125页
        4.2.3 多酸基配合物 24–29 的合成第125-126页
        4.2.4 化学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第126页
        4.2.5 配合物 24–29 的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第126-12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29-150页
        4.3.1 配合物 24-29 的晶体结构第129-139页
        4.3.2 多酸的类型及连接方式对结构的影响第139页
        4.3.3 配合物 24-29 的性质与表征第139-150页
    4.4 本章总结第150-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2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62-164页
致谢第164-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磁式自供电磁流变弹性体减振器的设计与特性分析
下一篇:基于QPSO算法的双机器人协调装配多目标轨迹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