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电法勘探论文

探地雷达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探地雷达仪器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研究现状分析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探地雷达的探查方法原理第17-39页
    2.1 探地雷达基本理论第17-26页
        2.1.1 麦克斯韦方程第17-18页
        2.1.2 本构关系第18-20页
        2.1.3 电磁波的波动性第20页
        2.1.4 导电率第20-21页
        2.1.5 低损耗与高损耗介质第21页
        2.1.6 相对介电常数第21-22页
        2.1.7 反射系数第22页
        2.1.8 衰减度第22-23页
        2.1.9 电磁波在多层介质中的传播第23-24页
        2.1.10 探地雷达的基本参数第24-26页
    2.2 探地雷达数据采集方式第26-27页
        2.2.1 剖面法第26页
        2.2.2 宽角法第26-27页
        2.2.3 共深点反射法第27页
    2.3 探地雷达数据处理技术第27-34页
        2.3.1 探地雷达数据处理流程第27-28页
        2.3.2 数据编辑第28-29页
        2.3.3 能量增益第29-31页
        2.3.4 滤波第31-32页
        2.3.5 反褶积第32-33页
        2.3.6 偏移处理第33-34页
    2.4 探地雷达数据解释技术第34-36页
        2.4.1 波速计算第34-35页
        2.4.2 反射层的识别第35页
        2.4.3 时间剖面解释第35-36页
    2.5 瑞典MALA RAMAC型探地雷达系统第36-39页
        2.5.1 系统组成第36页
        2.5.2 技术参数第36-39页
第三章 探地雷达数值模拟研究第39-59页
    3.1 探地雷达正演方法第39-45页
        3.1.1 时间域有限差分法(FDTD)基本方程第39-42页
        3.1.2 数值稳定性和数值色散第42-43页
        3.1.3 激励源第43-44页
        3.1.4 吸收边界条件第44-45页
    3.2 不同异常体模型建立与正演模拟结果分析第45-59页
        3.2.1 GprMax正演模拟软件第45-46页
        3.2.2 不同异常体模型的建立第46-47页
        3.2.3 正演模拟结果分析第47-59页
第四章 城市工程勘察实践第59-77页
    4.1 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标段盾构区间道路异常体检测第59-65页
        4.1.1 场地及地质情况第59-61页
        4.1.2 测线布置第61页
        4.1.3 参数选择第61-62页
        4.1.4 探测图像识别第62-65页
    4.2 合肥市轨道交通3号线某标段盾构区间道路异常体检测第65-70页
        4.2.1 场地及地质情况第65-66页
        4.2.2 测线布置第66页
        4.2.3 参数选择第66-67页
        4.2.4 探测图像识别第67-70页
    4.3 苏州市城北路旧桥基础探测第70-77页
        4.3.1 工程概况第70页
        4.3.2 场地及地质情况第70页
        4.3.3 测线布置第70-72页
        4.3.4 参数选择第72-73页
        4.3.5 探测图像识别第73-7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77-79页
    5.1 结论第77页
    5.2 建议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85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定位的微推力补偿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ZY公司密码箱逆向物流网络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