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僧诗歌创作艺术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10页 |
1. 九僧概述 | 第10-12页 |
1.1 九僧其人 | 第10页 |
1.2 活动年代 | 第10-11页 |
1.3 流派的形成 | 第11-12页 |
2. 九僧诗歌的主要内容 | 第12-15页 |
2.1 交往中的诗歌——珍视友谊 | 第12-13页 |
2.2 孤独心灵生活中的诗歌——清苦伤感 | 第13-15页 |
3. 九僧诗歌的艺术特征 | 第15-22页 |
3.1 幽微清寒的意象 | 第15-17页 |
3.2 尚苦吟的写作手法 | 第17-20页 |
3.3 “蔬笋气”与“酸馅气”的风格特征 | 第20-22页 |
4. 九僧诗歌特点的形成原因 | 第22-32页 |
4.1 外部环境的影响 | 第22-24页 |
4.1.1 寄居山林的生活环境 | 第22-23页 |
4.1.2 趋于内敛的社会环境 | 第23-24页 |
4.1.3 承袭晚唐的诗歌环境 | 第24页 |
4.2 内在思想的影响 | 第24-32页 |
4.2.1 儒释合流 | 第24-27页 |
4.2.2 佛学思想的浸染 | 第27-32页 |
5. 九僧诗歌的意义 | 第32-38页 |
5.1 从外部来看 | 第32-34页 |
5.1.1 从横向来看:变革“白体”诗风 | 第32页 |
5.1.2 从纵向来看:过渡 | 第32-34页 |
5.2 从内部来看 | 第34-38页 |
5.2.1 宋初晚唐体 | 第35页 |
5.2.2 宋末晚唐体 | 第35-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