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室型煤矿乏风预热催化氧化装置试验及模拟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浓缩富集技术 | 第12-13页 |
1.2.2 氧化燃烧技术 | 第13-18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双室型煤矿乏风预热催化氧化试验系统 | 第19-31页 |
2.1 结构原理及系统组成 | 第19-28页 |
2.1.1 进排气系统 | 第19-21页 |
2.1.2 预热系统 | 第21-22页 |
2.1.3 加热启动系统 | 第22-23页 |
2.1.4 反应室 | 第23-24页 |
2.1.5 测量与控制系统 | 第24-28页 |
2.2 试验操作过程 | 第28页 |
2.3 试验分析参数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导流分配系统的模拟优化设计 | 第31-41页 |
3.1 数值计算模型 | 第31-34页 |
3.1.1 物理模型 | 第31-32页 |
3.1.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32-33页 |
3.1.3 计算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33-34页 |
3.2 导流装置的设计 | 第34-39页 |
3.2.1 流动均匀性评价指标 | 第34页 |
3.2.2 导流板圆角半径的设计 | 第34-36页 |
3.2.3 导流板数量的设计 | 第36-37页 |
3.2.4 相对距离的设计 | 第37-39页 |
3.3 最佳设计方案与无导流对比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加热启动试验的氧化床稳定性研究 | 第41-48页 |
4.1 反应室的对称性 | 第41-42页 |
4.2 氧化床的温度分布特性 | 第42-45页 |
4.2.1 轴向温度分布特性 | 第42-44页 |
4.2.2 氧化床的热漂移 | 第44-45页 |
4.2.3 氧化床的温度分布均匀性 | 第45页 |
4.3 变工况稳定时间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双室型乏风预热催化氧化装置的氧化过程研究 | 第48-57页 |
5.1 空速对氧化过程的影响 | 第48-50页 |
5.1.1 温度场的变化 | 第48-49页 |
5.1.2 浓度场的变化 | 第49页 |
5.1.3 有效反应长度及甲烷转化率的变化 | 第49-50页 |
5.2 氧化床入口温度对氧化过程的影响 | 第50-52页 |
5.2.1 温度场的变化 | 第50-51页 |
5.2.2 浓度场的变化 | 第51-52页 |
5.2.3 有效反应长度及甲烷转化率的变化 | 第52页 |
5.3 甲烷浓度对氧化过程的影响 | 第52-54页 |
5.3.1 温度场的变化 | 第53页 |
5.3.2 浓度场的变化 | 第53-54页 |
5.3.3 有效反应长度及甲烷转化率的变化 | 第54页 |
5.4 有效反应长度的经验公式 | 第54-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自维持运行状态及热平衡计算 | 第57-66页 |
6.1 系统热平衡的计算 | 第57-59页 |
6.2 不同甲烷浓度下的自维持运行及热平衡 | 第59-62页 |
6.2.1 预热器的换热效率 | 第60-61页 |
6.2.2 各项热量的变化情况 | 第61-62页 |
6.3 不同风量下的自维持运行及热平衡 | 第62-65页 |
6.3.1 预热器的换热效率 | 第63-64页 |
6.3.2 各项热量的变化情况 | 第64-6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7.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