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森林生态系统论文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历史与现状第11-12页
        1.1.2 黄土高原人工林退化问题第12页
        1.1.3 刺槐的生长习性及生长、分布状况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退化的原因第13-14页
        1.2.2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第14-15页
        1.2.3 国内其它地区及国外刺槐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4 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第16-17页
    1.3 研究切入点第17-19页
        1.3.1 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第17-18页
        1.3.2 生态化学计量学第18-19页
第二章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第19-28页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9页
    2.2 研究区概况第19-21页
    2.3 研究方法第21-22页
    2.4 技术路线第22-23页
    2.5 试验方案第23-28页
        2.5.1 资料收集与整编第23页
        2.5.2 野外调查与样地选择第23-25页
        2.5.3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第25-26页
        2.5.4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6-27页
        2.5.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7-28页
第三章 黄土高原刺槐林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生物量特征第28-37页
    3.1 研究方法第2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8-35页
        3.2.1 不同植被区刺槐林土壤养分特征第28-30页
        3.2.2 不同植被区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征第30-32页
        3.2.3 不同植被区刺槐林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第32-35页
    3.3 讨论与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黄土高原刺槐林叶片-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第37-45页
    4.1 研究方法第37-38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8-44页
        4.2.1 不同植被区刺槐林土壤与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第38-39页
        4.2.2 刺槐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39-41页
        4.2.3 不同植被区刺槐林叶片-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系第41-44页
    4.3 讨论与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森林带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生物量特征第45-52页
    5.1 研究方法第4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5.2.1 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有机碳和全量养分特征第45-47页
        5.2.2 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速效养分特征第47-48页
        5.2.3 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征第48-51页
    5.3 讨论与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森林带不同林龄刺槐林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第52-62页
    6.1 研究方法第52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2-60页
        6.2.1 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第52-54页
        6.2.2 不同林龄刺槐凋落叶-叶片-茎-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第54-56页
        6.2.3 不同林龄刺槐林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学联系第56-60页
    6.3 讨论与小结第60-62页
第七章 结论第62-64页
    7.1 主要结论第62-63页
    7.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附录第70-75页
致谢第75-76页
作者简介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丘陵区干扰对生物结皮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
下一篇:黄土高原农田土壤碳和养分库分布及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