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车站咽喉区与到发线综合运用优化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高速铁路车站技术作业过程分析及冲突疏解 | 第20-35页 |
2.1 高速铁路车站分类及设备配置 | 第20-22页 |
2.1.1 高速铁路车站分类 | 第20-21页 |
2.1.2 高速铁路车站设备配置 | 第21-22页 |
2.2 高速铁路车站技术作业过程 | 第22-25页 |
2.2.1 高速铁路车站技术作业特点 | 第22-23页 |
2.2.2 高速铁路车站技术作业原则 | 第23-24页 |
2.2.3 高速铁路车站技术作业过程 | 第24-25页 |
2.3 高速铁路车站技术作业的时间标准 | 第25-30页 |
2.3.1 进路占用时间分析 | 第25-27页 |
2.3.2 到发线占用时间分析 | 第27-28页 |
2.3.3 到发线占用安全时间间隔分析 | 第28-29页 |
2.3.4 到发线占用缓冲时间分析 | 第29-30页 |
2.4 高速铁路车站技术作业过程进路冲突疏解 | 第30-34页 |
2.4.1 咽喉区进路表生成 | 第30-31页 |
2.4.2 高速铁路车站技术作业过程进路冲突疏解 | 第31-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高速铁路车站咽喉区与到发线综合运用优化 | 第35-45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35-36页 |
3.2 综合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36-43页 |
3.2.1 模型基础及假设 | 第36页 |
3.2.2 变量设置 | 第36-37页 |
3.2.3 目标函数 | 第37-39页 |
3.2.4 约束条件 | 第39-41页 |
3.2.5 到发线占用费用矩阵的确定 | 第41-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综合运用优化问题 | 第45-54页 |
4.1 多目标规划问题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4.1.1 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模型 | 第45页 |
4.1.2 多目标规划问题的解 | 第45-46页 |
4.2 多目标规划问题的传统求解方法 | 第46-48页 |
4.3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综合运用优化问题 | 第48-52页 |
4.3.1 多目标遗传算法的相关理论 | 第48-50页 |
4.3.2 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 | 第50-51页 |
4.3.3 综合运用优化问题的算法设计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算例分析 | 第54-74页 |
5.1 车站资料 | 第54页 |
5.2 模型数据 | 第54-68页 |
5.2.1 生成咽喉区进路表 | 第56-61页 |
5.2.2 确定到发线占用费用 | 第61-64页 |
5.2.3 确定进路占用费用 | 第64-65页 |
5.2.4 约束条件的处理 | 第65-68页 |
5.3 模型结果与分析 | 第68-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4-76页 |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第74页 |
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1 | 第81-85页 |
附录2 | 第85-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