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2.1 混沌系统用于图像加密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光学系统用于图像加密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3-24页 |
| 2.1 密码学概述 | 第13-15页 |
| 2.1.1 密码编码学 | 第13-14页 |
| 2.1.2 密码分析学 | 第14-15页 |
| 2.1.3 加密系统性能的评价标准 | 第15页 |
| 2.2 混沌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 2.2.1 混沌的定义 | 第15-16页 |
| 2.2.2 混沌的特性 | 第16-17页 |
| 2.2.3 混沌图像加密方法 | 第17页 |
| 2.3 光学加密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 2.3.1 菲涅耳衍射 | 第17-19页 |
| 2.3.2 干涉原理 | 第19-20页 |
| 2.3.3 光学透镜的傅里叶变化性质 | 第20-21页 |
| 2.3.4 光学图像加密系统 | 第21-22页 |
| 2.4 数字图像加密算法的评价标准 | 第22-23页 |
| 2.4.1 密钥空间 | 第22页 |
| 2.4.2 直方图 | 第22-23页 |
| 2.4.3 密钥的雪崩效应 | 第23页 |
| 2.4.4 相邻像素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基于Logistic混沌系统的灰色图像加密算法 | 第24-33页 |
| 3.1 Logistic混沌系统 | 第24-26页 |
| 3.2 图像比特级置乱加密 | 第26-27页 |
| 3.3 仿真实验结果 | 第27页 |
| 3.4 安全性能分析 | 第27-32页 |
| 3.4.1 密钥空间分析 | 第27-28页 |
| 3.4.2 密钥雪崩效应分析 | 第28-29页 |
| 3.4.3 直方图分析 | 第29-30页 |
| 3.4.4 相关性分析 | 第30-3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4 基于Lorenz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 第33-41页 |
| 4.1 Lorenz混沌系统 | 第33-35页 |
| 4.2 图像加密算法 | 第35页 |
| 4.3 仿真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 4.4 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 第36-40页 |
| 4.4.1 灰度直方图分析 | 第36-37页 |
| 4.4.2 密钥空间分析 | 第37页 |
| 4.4.3 相邻像素相关性分析 | 第37-39页 |
| 4.4.4 密钥雪崩效应分析 | 第39-4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5 改进的基于混沌序列的虚拟光学成像加密算法 | 第41-52页 |
| 5.1 虚拟光学系统 | 第41-43页 |
| 5.1.1 基于Logistic混沌序列的虚拟光学成像加密系统 | 第41-42页 |
| 5.1.2 基于Lorenz混沌序列的虚拟光学成像加密系统 | 第42-43页 |
| 5.2 加密过程 | 第43-44页 |
| 5.2.1 基于Logistic混沌序列的虚拟光学成像加密过程 | 第43-44页 |
| 5.2.2 基于Lorenz混沌序列的虚拟光学成像加密过程 | 第44页 |
| 5.3 仿真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 5.4 算法有效性分析和安全性分析 | 第45-50页 |
| 5.4.1 灰度直方图分析 | 第45-46页 |
| 5.4.2 密钥空间分析 | 第46页 |
| 5.4.3 相关性分析 | 第46-48页 |
| 5.4.4 密钥雪崩效应分析 | 第48-5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 6.2 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