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家用直流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 第12-14页 |
1.2.1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前景 | 第12-14页 |
1.3 家用型光伏直流供电系统概述 | 第14-17页 |
1.3.1 家用型光伏直流供电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15页 |
1.3.2 家用直流光伏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的界定 | 第15-17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主题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光伏电池特性及最大功率跟踪 | 第18-34页 |
2.1 光伏电池发电原理 | 第18页 |
2.2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 | 第18-22页 |
2.2.1 等效电路分析 | 第18-20页 |
2.2.2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 | 第20-22页 |
2.3 最大功率点的跟踪 | 第22-33页 |
2.3.1 MPPT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2.3.2 DC/DC变换实现MPPT的原理 | 第23-26页 |
2.3.3 常见MPPT最大功率跟踪算法 | 第26-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DC/DC变换器的选择 | 第34-45页 |
3.1 双向DC/DC变换器简介 | 第34页 |
3.2 双向DC/DC变换的拓扑结构 | 第34-37页 |
3.2.1 非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 | 第35-36页 |
3.2.2 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 | 第36-37页 |
3.3 DC/DC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 | 第37-40页 |
3.3.1 软开关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3.3.2 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类型 | 第38-40页 |
3.4 家用型直流光伏用双向DC/DC变换器的设计 | 第40-43页 |
3.4.1 主电路结构设计 | 第40-41页 |
3.4.2 工作原理分析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光伏系统蓄电池及充放电管理研究 | 第45-53页 |
4.1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 第45-47页 |
4.1.1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45页 |
4.1.2 光伏发电系统中铅酸蓄电池关键参数 | 第45-47页 |
4.2 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管理与控制 | 第47-52页 |
4.2.1 充电特性 | 第47-48页 |
4.2.2 放电特性 | 第48-49页 |
4.2.3 蓄电池的充电管理 | 第49-51页 |
4.2.4 蓄电池的放电管理 | 第51-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53-64页 |
5.1 太阳能光伏电阵列的设计计算 | 第53-56页 |
5.1.1 家庭基本数据统计计算 | 第53-54页 |
5.1.2 光伏电池组件计算 | 第54-56页 |
5.2 铅酸蓄电池的选择及容量计算 | 第56-57页 |
5.2.1 蓄电池类型的选择 | 第56页 |
5.2.2 VRLA蓄电池容量设计 | 第56-57页 |
5.3 主控制器及外围电路设计 | 第57-61页 |
5.3.1 主控制器设计 | 第57-58页 |
5.3.2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8-60页 |
5.3.3 检测电路设计 | 第60-61页 |
5.4 电路主要元件的选取 | 第61-63页 |
5.4.1 Boost电路参数的设计计算 | 第61-63页 |
5.4.2 双向DC/DC电路参数的设计计算 | 第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4-75页 |
6.1 光伏电池的仿真建模 | 第64-67页 |
6.1.1 恒定光照下不同温度时的特性曲线 | 第64-65页 |
6.1.2 恒定温度下不同光照时的特性曲线 | 第65-67页 |
6.2 MPPT算法仿真 | 第67-69页 |
6.2.1 电导增量法 | 第67-68页 |
6.2.2 扰动观察法 | 第68页 |
6.2.3 变步长扰动观察的仿真 | 第68-69页 |
6.3 双向DC/DC变换器仿真 | 第69-74页 |
6.3.1 功率正向传输时的仿真 | 第70-72页 |
6.3.2 功率反向传输时的仿真 | 第72-7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7.1 总结 | 第75页 |
7.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