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叙事和民族寓言的影像化呈现--哈萨克斯坦电影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的缘起 | 第10-13页 |
1.2 哈萨克斯坦电影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 | 第15-21页 |
第二章 游牧文化历史叙事中的家国镜像 | 第21-54页 |
2.1 草原文化的影像记忆 | 第21-36页 |
2.1.1 地域景观与民族性格 | 第22-24页 |
2.1.2 族群认同与族群排异 | 第24-26页 |
2.1.3 草原文化的影像展现 | 第26-36页 |
2.2 游牧民族的精神符码 | 第36-48页 |
2.2.1 马:草原人的翅膀 | 第37-40页 |
2.2.2 狼:原始的图腾崇拜 | 第40-45页 |
2.2.3 鹰:神秘力量的隐喻 | 第45-48页 |
2.3 史诗风格的历史书写 | 第48-54页 |
2.3.1 民族大义与复仇母题 | 第49-50页 |
2.3.2 民族英雄和国族想象 | 第50-51页 |
2.3.3 尚武精神与祈盼和平 | 第51-54页 |
第三章 集权统治下民族身份的丧失与话语权力的褫夺 | 第54-92页 |
3.1 “哈萨克”国族渊源与电影发展历程 | 第54-65页 |
3.1.1 哈萨克斯坦民族电影的起源 | 第57-61页 |
3.1.2 “去俄化”与“亲俄性” | 第61-65页 |
3.2 政治附庸与权利失语的影像表达 | 第65-82页 |
3.2.1 人物生存境遇的悲剧性 | 第66-71页 |
3.2.2 现代化工具:权力与奴役 | 第71-77页 |
3.2.3 政治献礼与宗教信仰 | 第77-82页 |
3.3 民族身份与指认困境的叙事策略 | 第82-92页 |
3.3.1 后殖民时代综合症 | 第84-86页 |
3.3.2 从私人倡导到国家政策 | 第86-89页 |
3.3.3 全球化的民族想象 | 第89-92页 |
第四章 现代寓言空间与成长神话的建构 | 第92-129页 |
4.1 逃离与向往:现代都市的双重体认 | 第93-111页 |
4.1.1 符号化的隐喻和二元对立表意系统 | 第94-100页 |
4.1.2 叙事断裂:女性形象的陌生化 | 第100-103页 |
4.1.3 纪实手法:影像真实与现实真实 | 第103-107页 |
4.1.4 都市体验的失落遭遇 | 第107-111页 |
4.2 神话的呈现:文本叙事与文化样本 | 第111-129页 |
4.2.1 结构主义文本观下的神话阐释 | 第113-118页 |
4.2.2 历史神话与现实寓言中的文化样本 | 第118-123页 |
4.2.3 类型片视野下的神话讲述 | 第123-129页 |
结语 | 第129-13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1-138页 |
附录一:哈萨克斯坦著名电影艺术家介绍 | 第138-144页 |
附录二:哈萨克斯坦部分电影 | 第144-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4-155页 |
个人简介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