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与生产合作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问题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实践意义 | 第16页 |
·研究方法与架构 | 第16-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架构 | 第17-2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0-40页 |
·企业间合作 | 第20-24页 |
·企业间合作的概念 | 第20-21页 |
·研发合作 | 第21-22页 |
·生产合作 | 第22-24页 |
·企业间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24-33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4-27页 |
·企业资源观理论 | 第27-30页 |
·博弈理论 | 第30-33页 |
·企业合作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3-40页 |
·合作动机 | 第33-35页 |
·合作模式选择 | 第35-40页 |
3 研究框架和研究假设 | 第40-58页 |
·研究思路 | 第40页 |
·初步框架 | 第40-45页 |
·研发合作的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生产合作的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研发与生产合作的影响因素 | 第44页 |
·合作决策影响因素的初步框架 | 第44-45页 |
·案例研究——以手机行业为例 | 第45-51页 |
·案例公司介绍 | 第46-48页 |
·案例分析 | 第48-51页 |
·案例小结 | 第51页 |
·理论模型与假设提出 | 第51-58页 |
·企业因素层面 | 第52-53页 |
·技术与生产因素层面 | 第53-55页 |
·外部环境因素层面 | 第55-56页 |
·合作伙伴因素层面 | 第56-58页 |
4 研究问卷设计 | 第58-68页 |
·研究问卷设计流程与试调查 | 第58-59页 |
·研究变量的测量条款设计 | 第59-65页 |
·因变量:企业合作形式 | 第59-60页 |
·自变量:企业因素层面 | 第60-61页 |
·自变量:技术与生产因素层面 | 第61-63页 |
·自变量:外部环境因素层面 | 第63-64页 |
·自变量:合作伙伴因素层面 | 第64-65页 |
·控制变量:企业规模 | 第65页 |
·问卷设计与填写说明 | 第65-66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66-68页 |
5 问卷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8-100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8-71页 |
·企业主营业务的描述性分析 | 第68-69页 |
·被调查者职位的描述性分析 | 第69页 |
·企业销售额的描述性分析 | 第69-70页 |
·企业员工数的描述性分析 | 第70页 |
·企业合作形式的描述性分析 | 第70-71页 |
·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 | 第71-77页 |
·因子分析与因子命名 | 第71-76页 |
·信度分析 | 第76-77页 |
·对数比率回归 | 第77-84页 |
·研发合作vs不合作 | 第77-78页 |
·生产合作vs不合作 | 第78-80页 |
·研发生产合作vs不合作 | 第80-81页 |
·研发合作vs研发与生产合作 | 第81-82页 |
·生产合作vs研发与生产合作 | 第82-84页 |
·回归结果讨论 | 第84-100页 |
·企业层面因子讨论 | 第84-87页 |
·技术与生产层面因子讨论 | 第87-91页 |
·外部环境层面因子讨论 | 第91-95页 |
·合作伙伴层面因子的单独讨论 | 第95-100页 |
6 研究结果与展望 | 第100-106页 |
·研究结果 | 第100-102页 |
·管理启示 | 第102-103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附录 | 第114-11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