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功能蛋白质的固定化方法 | 第11-13页 |
1.3 膜蛋白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 活性成分筛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研究对象简介 | 第16-19页 |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固定化膜蛋白色谱模型的建立及表征 | 第21-33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仪器及试剂 | 第21-22页 |
2.3 仿生膜法固定化VDAC-1色谱模型的建立及表征 | 第22-24页 |
2.4 羰基二咪唑法固定化VDAC-1色谱模型的建立及表征 | 第24-25页 |
2.5 重氮盐法固定化β_2-AR色谱模型的建立及表征 | 第25-27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2.7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膜蛋白与配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33-121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仪器及试剂 | 第33页 |
3.3 理论 | 第33-42页 |
3.4 色谱法研究VDAC-1与三种配体的相互作用 | 第42-45页 |
3.5 光谱法研究VDAC-1与三种配体的相互作用 | 第45-47页 |
3.6 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VDAC-1与三种配体相互作用 | 第47-48页 |
3.7 色谱法研究β_2-AR与七种药物的相互作用 | 第48-49页 |
3.8 结果与讨论 | 第49-120页 |
3.9 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四章 固定化仿生膜VDAC-1色谱模型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 第121-130页 |
4.1 引言 | 第121页 |
4.2 仪器及试剂 | 第121-12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12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122-129页 |
4.5 小结 | 第129-130页 |
小结与展望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8-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
作者简介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