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雄性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偷情行为及其杀婴避免机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8页
    1.1 秦岭川金丝猴的研究第8-10页
        1.1.1 川金丝猴简介第8页
        1.1.2 川金丝猴研究现状第8-9页
        1.1.3 川金丝猴的社会结构第9-10页
    1.2 杀婴行为第10-13页
        1.2.1 杀婴行为介绍第10-11页
        1.2.2 解释杀婴行为的假说第11-12页
        1.2.3 杀婴行为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单元外交配行为第13-16页
        1.3.1 交配行为的定义第14页
        1.3.2 单元外交配行为第14-16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18-28页
    2.1 研究地点及其概况第18-19页
    2.2 研究对象第19-21页
        2.2.1 研究对象概况第19页
        2.2.2 年龄性别组的划分第19-20页
        2.2.3 研究群基本情况第20-21页
    2.3 研究方法第21-23页
        2.3.1 单元外交配行为数据的收集第21页
        2.3.2 样品采集第21-22页
        2.3.3 亲和数据的收集第22-23页
        2.3.4 生育数据及迁移数据第23页
        2.3.5 OMU变动信息第23页
    2.4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3-24页
    2.5 PCR扩增第24-25页
    2.6 数据处理第25-28页
        2.6.1 基因分型第25页
        2.6.2 亲子鉴定第25页
        2.6.3 亲缘关系对比第25-26页
        2.6.4 亲和行为数据处理第26-28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28-38页
    3.1 研究群内OMU的动态变化第28-30页
    3.2 单元外交配行为第30页
    3.3 亲子鉴定结果第30-34页
    3.4 亲缘关系对比结果第34页
    3.5 空间距离及联署关系第34-38页
第四章 讨论第38-44页
    4.1 研究方案的可靠性第38-39页
    4.2 单元外交配行为的普遍性第39页
    4.3 雌性川金丝猴的杀婴避免机制第39-41页
    4.4 影响雌性偷情的其他因素第41页
    4.5 全雄群雄性的繁殖机会第41-42页
    4.6 创新点第42-43页
    4.7 不足及展望第43-44页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8页
附录1第58-59页
附录2第59-61页
附录3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野芝麻中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与细胞活性检测
下一篇:α-羟基环丁烯酮四电子电环化开环/分子间的[4+2]环加成反应: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多取代的δ-内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