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特征分析与时空演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四节 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6-17页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二、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特征与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 | 第17-36页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特征 | 第17-23页 |
一、“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区别 | 第17-19页 |
二、新型城镇化特征 | 第19-21页 |
三、新型城镇化内涵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 | 第23-27页 |
一、指标建立原则 | 第23页 |
二、综合指标体系 | 第23-27页 |
第三节 测度方法 | 第27-36页 |
一、数据标准化 | 第27-28页 |
二、组合赋权法 | 第28-36页 |
第三章 安徽省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趋势预测 | 第36-46页 |
第一节 城镇化质量时空分析 | 第36-40页 |
一、时间分析 | 第36-37页 |
二、空间分析 | 第37-40页 |
第二节 城镇化质量预测 | 第40-45页 |
一、预测方法 | 第40-42页 |
二、预测结果 | 第42-4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安徽省城镇化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4页 |
第一节 模型构建 | 第46-47页 |
第二节 要素贡献率 | 第47-51页 |
一、“以人为本”贡献率 | 第47-48页 |
二、内涵式发展贡献率 | 第48-49页 |
三、区域协调发展贡献率 | 第49-50页 |
四、“多维”目标协调发展贡献率 | 第50-51页 |
第三节 空间分析 | 第51-5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4-5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4-56页 |
一、时空演变 | 第54-55页 |
二、预测结论 | 第55-56页 |
三、提升策略 | 第56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56-57页 |
二、注重发展质量,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 | 第57页 |
三、加强产业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第57-58页 |
四、引入市场机制,打造“多维”目标利益联合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