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畜牧业、饲养业论文

我国生猪养殖业与饲料粮生产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导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2.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1.2.2 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1.2.3 粮食供给和需求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1.2.4 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1.2.5 文献评述第16-17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7-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2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0页
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2.1 协调发展理论第20-21页
    2.2 农业区划理论第21页
    2.3 比较优势理论第21-23页
        2.3.1 绝对比较优势理论第21-22页
        2.3.2 相对比较优势理论第22-23页
3 我国生猪养殖业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3-39页
    3.1 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第23-28页
        3.1.1 我国生猪养殖业生产规模第23-24页
        3.1.2 我国生猪业发展历程第24-25页
        3.1.3 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现状第25-27页
        3.1.4 1996—2014年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变化特点第27-28页
    3.2 我国饲料粮产业供需发展现状第28-37页
        3.2.1 我国饲料粮生产现状第28-31页
        3.2.2 我国饲料粮需求现状第31-35页
        3.2.3 粮食进出口现状第35-37页
    3.3 生猪养殖和饲料粮生产区域变化分析第37-39页
4 生猪养殖业和饲料粮生产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第39-54页
    4.1 生猪养殖业和饲料粮生产发展的竞-协机理分析第39-40页
    4.2 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第40-46页
        4.2.1 指标选取第40-43页
        4.2.2 数据来源第43页
        4.2.3 模型构建第43-46页
    4.3 生猪养殖业和饲料粮生产协调度的实证分析第46-54页
        4.3.1 组合评价和结果分析第50-52页
        4.3.2 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度的聚类分析第52-54页
5 优化生猪养殖业和饲料粮生产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4-56页
    5.1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动粮食作物向饲料作物转变第54-55页
    5.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设战略性新兴生猪养殖基地第55页
    5.3 因地制宜划定生猪禁养区,同时向非超载区转移第55页
    5.4 鼓励规模养殖场配套粪便种植用地,推进种养一体化发展第55-56页
6 研究结论和展望第56-58页
    6.1 研究结论第56-57页
    6.2 研究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下生产者心理参照价格对生产规模的影响研究--基于新疆试点的实证
下一篇: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品牌猪肉营销策略研究--以成都368名消费者调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