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声音商标注册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美国声音商标注册制度概述 | 第14-17页 |
(一) 美国声音商标的法律保护体系 | 第14-15页 |
1、《兰哈姆法》 | 第14页 |
2、《美国商标审查指南》 | 第14-15页 |
(二) 美国声音商标的注册条件 | 第15-17页 |
1、实质要件 | 第15-16页 |
2、形式要件 | 第16-17页 |
二、美国声音商标的注册审查问题 | 第17-23页 |
(一) 美国声音商标的显著性认定 | 第17-19页 |
1、固有显著性 | 第17页 |
2、获得显著性 | 第17-18页 |
3、显著性判断标准 | 第18-19页 |
(二) 美国声音商标的功能性认定 | 第19-21页 |
1、Inwood定义 | 第20页 |
2、通用性声音 | 第20-21页 |
(三) 美国声音商标的表达方式认定 | 第21-23页 |
1、文字说明 | 第21-22页 |
2、声音样本 | 第22页 |
3、样本的保存 | 第22-23页 |
三、我国声音商标注册制度的缺陷 | 第23-28页 |
(一) 法律保护体系不完善 | 第23-24页 |
(二) 显著性判断标准不明确 | 第24-25页 |
1、显著性程度不明确 | 第24页 |
2、欠缺显著性证明方式方面的规定 | 第24-25页 |
(三) 通用性声音和功能性声音的限制标准不明确 | 第25-26页 |
1、通用性声音的限制标准不明确 | 第25-26页 |
2、功能性声音的限制标准不明确 | 第26页 |
(四) 声音商标表达方式的规定不完善 | 第26-28页 |
1、非音乐声音标识仅有文子描述 | 第26页 |
2、声音样本的格式偏少 | 第26-27页 |
3、欠缺声音商标保存方面的规定 | 第27-28页 |
四、美国声音商标注册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33页 |
(一) 完善声音商标的法律保护体系 | 第28-29页 |
(二) 完善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审查标准 | 第29-30页 |
1、确立显著性的最低判断标准 | 第29页 |
2、明确显著性的证明方式 | 第29-30页 |
(三) 明确通用性声音和功能性声音的注册标准 | 第30-31页 |
1、明确通用性声音的注册标准 | 第30-31页 |
2、明确功能性声音的注册标准 | 第31页 |
(四) 改进声音商标的表达方式 | 第31-33页 |
1、增加声谱图作为非音乐声音标识的表达方式 | 第31页 |
2、扩充声音样本的格式 | 第31-32页 |
3、增加声音商标保存方面的规定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