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一、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制度概述 | 第15-20页 |
(一) 家庭暴力概述 | 第15-16页 |
1、家庭暴力的内涵 | 第15页 |
2、家庭暴力的特征 | 第15-16页 |
3、家庭暴力的危害 | 第16页 |
(二) 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基本内涵 | 第16-20页 |
1、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的界定 | 第16-17页 |
2、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的类型及其相关内容 | 第17-18页 |
3、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的价值功能 | 第18-20页 |
二、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制度在我国的运行 | 第20-27页 |
(一) 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制度在我国的规制进程 | 第20-22页 |
1、《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之“人身安全保护措施” | 第20-21页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之“人身安全保护令” | 第21-22页 |
(二) 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 | 第22-23页 |
(三) 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制度在我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1、类型划分不明确 | 第23页 |
2、施救内容不周延 | 第23-24页 |
3、适用范围过于狭窄 | 第24页 |
4、申请人主体资格受限 | 第24-25页 |
5、证据规则的特殊性规定缺位 | 第25页 |
6、执行机制的设置不科学 | 第25页 |
7、责任追究的法律依据交相竞合 | 第25-27页 |
三、域外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制度的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30页 |
(一) 域外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制度的实体内容 | 第27-28页 |
1、类型划分方面 | 第27页 |
2、施救内容方面 | 第27页 |
3、适用范围方面 | 第27-28页 |
(二) 域外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制度的程序机理 | 第28-29页 |
1、申请人主体资格方面 | 第28页 |
2、证据规则方面 | 第28页 |
3、执行机制方面 | 第28页 |
4、责任追究方面 | 第28-29页 |
(三) 域外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0页 |
四、推进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制度在我国发展的新维度 | 第30-35页 |
(一) 完善民事保护令实体内容的建议 | 第30-31页 |
1、明确保护令的类型划分 | 第30页 |
2、增加施救内容的财产属性 | 第30页 |
3、扩大保护令适用主体的范围 | 第30-31页 |
(二) 完善民事保护令程序机理的建议 | 第31-33页 |
1、赋予幼儿园、学校等其他教育机构申请人主体资格 | 第31页 |
2、制定与家暴案件特征相符的特殊性证据规则 | 第31-32页 |
3、建立公权力和社会权力有机配合的执行机制 | 第32页 |
4、确立民事、行政、刑事多元化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32-33页 |
(三) 完善与民事保护令相关的其他配套措施 | 第33-35页 |
1、加强保护令的法制宣传工作 | 第33-34页 |
2、强化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 | 第34页 |
3、完善涉及家暴案件的信息化建设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