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国内外现状 | 第15-20页 |
·国外研究与应用综述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与应用综述 | 第17-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的内容安排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研究的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2章 绿色住宅的内涵及国内发展概况 | 第23-32页 |
·绿色住宅的内涵及特点 | 第23-24页 |
·绿色住宅的内涵 | 第23-24页 |
·绿色住宅的特点 | 第24页 |
·国内绿色住宅发展的概况分析 | 第24-31页 |
·绿色住宅标识情况 | 第24-27页 |
·绿色技术应用情况 | 第27-29页 |
·绿色建筑的相关激励政策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绿色住宅的经济属性及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分析 | 第32-42页 |
·绿色住宅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 | 第32-37页 |
·增量成本 | 第32-34页 |
·增量效益 | 第34-36页 |
·绿色住宅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 | 第36-37页 |
·绿色住宅的外部经济性 | 第37-38页 |
·绿色住宅发展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分析 | 第38-41页 |
·开发商的行为分析 | 第39-40页 |
·消费者的行为分析 | 第40页 |
·政府的行为分析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绿色住宅发展中开发商群体及与消费者的博弈与仿真分析 | 第42-61页 |
·演化博弈理论 | 第42-43页 |
·开发商群体之间的对称演化博弈分析 | 第43-48页 |
·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进化稳定策略分析 | 第45-47页 |
·博弈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的非对称演化博弈和仿真分析 | 第48-60页 |
·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求解模型的ESS | 第49-54页 |
·开发商与消费者的博弈仿真 | 第54-59页 |
·博弈与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绿色住宅发展中激励机制分析 | 第61-7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61-62页 |
·住建部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分析 | 第62-65页 |
·住建部与地方政府博弈的基本假设 | 第62-63页 |
·住建部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模型和激励机制分析 | 第63-65页 |
·地方政府对开发商的激励机制分析 | 第65-69页 |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博弈的基本假设 | 第65-67页 |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委托-代理模型和激励机制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绿色住宅发展的对策 | 第70-77页 |
·市场形成阶段应强调政府的引导职能 | 第70-74页 |
·因地制宜以制定合理的宏观政策 | 第71页 |
·合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以降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 第71-72页 |
·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开发商参与的积极性 | 第72-73页 |
·加强宣传以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住宅增量效益的预期 | 第73-74页 |
·市场发展阶段应加强市场的监管 | 第74-75页 |
·住建部应逐步完善绿色住宅标准体系 | 第74-75页 |
·地方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以规范绿色住宅市场 | 第75页 |
·开发商应注重长远发展 | 第75页 |
·市场成熟阶段应强化市场的资源调节作用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