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1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极压抗磨剂的发展与种类 | 第10-14页 |
| ·含氯极压抗磨剂 | 第10页 |
| ·含磷极压抗磨剂 | 第10-11页 |
| ·有机金属化合物 | 第11-13页 |
| ·含硫极压抗磨剂 | 第13页 |
| ·纳米极压抗磨添加剂 | 第13-14页 |
| ·有机硼酸酯 | 第14-16页 |
| ·有机硼酸酯润滑摩擦机理 | 第14页 |
| ·有机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边界润滑概述 | 第16-1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含氮、硫的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 | 第19-39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9-20页 |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 ·含氮、硫的有机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 | 第20-21页 |
| ·2-羟乙基-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中间体I)的合成 | 第20页 |
| ·含氮、硫的有机硼酸酯的制备 | 第20-21页 |
| ·中间体I和三种含氮、硫的有机硼酸酯的结构表征 | 第21-24页 |
| ·中间体T的结构表征 | 第21-22页 |
| ·三种含氮、硫的有机硼酸酯的结构表征 | 第22-24页 |
| ·合成含氮、硫的有机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油溶性以及水解稳定性 | 第24-26页 |
| ·合成含氮、硫的有机硼酸酯的油溶性 | 第24-25页 |
| ·合成含氮、硫的有机硼酸酯的水解稳定性 | 第25-26页 |
| ·合成的含氮、硫的有机硼酸酯的摩擦学性能 | 第26-33页 |
| ·极压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 ·含氮、硫的有机硼酸酯的抗磨性能 | 第28-30页 |
| ·含氮、硫的有机硼酸酯的减摩性能 | 第30-32页 |
| ·含氮、硫的有机硼酸酯的铜片腐蚀实验 | 第32-33页 |
| ·钢球表面形貌分析以及表面元素分析 | 第33-36页 |
| ·磨损钢球表面的SEM图 | 第33-34页 |
| ·磨损钢球表面的EDS分析 | 第34-35页 |
| ·磨损钢球表面的XPS分析 | 第35-36页 |
| ·合成含氮、硫有机硼酸酯的摩擦学机理分析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3 硫化油酸丁酯的合成与含氮、硫有机硼酸酯的复配 | 第39-50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9-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39-40页 |
|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 ·硫化油酸正丁酯的合成 | 第40-41页 |
| ·油酸正丁酯的合成 | 第40页 |
| ·硫化油酸丁酯的合成 | 第40-41页 |
| ·合成油酸正丁酯的最佳条件 | 第41-43页 |
| ·油酸和正丁醇的摩尔比对油酸正丁酯产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催化剂用量对油酸正丁酯产率的影响 | 第42页 |
| ·反应时间对油酸正丁酯产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油酸正丁酯及硫化油酸正丁的结构表征 | 第43-44页 |
| ·有机硼酸酯和硫化油酸丁酯复配的摩擦学性能 | 第44-47页 |
| ·SNB和硫化油酸丁酯复配的极压性能 | 第44-45页 |
| ·SNB和硫化油酸丁酯复配的抗磨性能 | 第45页 |
| ·SNB和硫化油酸丁酯复配的减摩性能 | 第45-46页 |
| ·SNB和硫化油酸丁酯复配的铜片腐蚀性能 | 第46-47页 |
| ·钢球表面形貌分析以及表面元素分析 | 第47-48页 |
| ·磨损钢球表面的SEM图 | 第47页 |
| ·磨损钢球表面的XPS分析 | 第47-48页 |
| ·SNB与SBO复配的摩擦学机理分析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4 结论 | 第50-52页 |
| 5 展望 | 第52-53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 8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