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核果类论文--李论文

李果实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18页
   ·李果实中的可溶性糖第13-14页
   ·李果实中的有机酸第14-15页
   ·李果实中的酚类物质第15-16页
   ·李果实中的花青苷第16-17页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中国李品种的基础理化性状及评价指标的确定第18-33页
   ·材料与方法第18-20页
     ·材料第18页
     ·仪器第18页
     ·方法第18-20页
       ·单果重测定第18页
       ·可食率测定第18页
       ·果形指数测定第18-19页
       ·pH值测定第19页
       ·可溶性固形物(TSS)测定第19页
       ·可测定酸(TA)测定第19页
       ·固酸比测定第19页
       ·抗坏血酸(Vc)含量测定第19页
       ·总多酚测定第19页
       ·色差的测定第19-20页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24页
     ·13个中国李品种基础理化性状的比较分析第20-22页
     ·13个中国李品种果实色差的比较分析第22-24页
   ·13个中国李基础理化指标的综合评价第24-31页
     ·描述性分析第24-26页
     ·相关性分析第26-27页
     ·主成分分析第27-29页
     ·聚类分析第29-31页
   ·小结与讨论第31-33页
第三章 GC-MS法同时测定李果实中的糖酸含量第33-42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材料第33页
     ·仪器第33页
     ·方法第33-34页
       ·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的提取第33页
       ·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的测定第33页
       ·GC-MS条件第33-34页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40页
     ·13个中国李品种的有机酸含量比较第34-38页
     ·13个中国李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第38-40页
   ·小结与讨论第40-42页
第四章 HPLC法测定李果实中的8种酚类化合物第42-52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材料第42页
     ·仪器第42页
     ·方法第42-43页
       ·样品的制备第42页
       ·标准溶液的制备第42页
       ·色谱条件第42-43页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51页
     ·13个中国李品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第43-47页
     ·酚类化合物的主成分分析第47-50页
     ·多酚的聚类分析第50-51页
   ·小结与讨论第51-52页
第五章 HPLC法测定李果实中的花青苷含量第52-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材料第52页
     ·仪器第52页
     ·方法第52页
       ·李果皮花青苷的提取第52页
       ·标准溶液的制备第52页
       ·色谱条件第52页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52-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13个中国李品种的花青苷含量第53-54页
     ·13个中国李品种两种花青苷所占的百分比第54-55页
     ·花青苷含量与色差相关性分析第55-56页
     ·总花青苷含量与色差的回归分析第56-57页
   ·小结与讨论第57-59页
第六章 不同品种李果实多酚的抗氧化比较第59-68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材料第59页
     ·仪器第59页
     ·方法第59-60页
       ·不同品种李果实多酚的制备第59页
       ·DPPH·清除能力的测定第59页
       ·ABTS+·清除能力的测定第59-60页
       ·总还原力(FRAP法)的测定第60页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6页
     ·不同品种李果实清除DPPH·的能力第60-61页
     ·不同品种李果实清除ABTS+·的能力第61页
     ·不同品种李果实的总还原能力第61-62页
     ·抗氧化指标与酚类化合物、总多酚和Vc的相关性分析第62-65页
     ·抗氧化指标与酚类化合物、Vc和总多酚的典型相关分析第65-66页
   ·小结与讨论第66-68页
第七章 李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和花青苷的变化第68-79页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材料第68页
     ·仪器第68页
     ·方法第68页
       ·色差的测定第68页
       ·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的测定第68页
       ·花青苷的测定第68页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68-69页
   ·结果与分析第69-77页
     ·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色差的变化第69-70页
     ·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的变化第70-73页
       ·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第70-72页
       ·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72-73页
     ·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花青苷含量的变化第73-74页
     ·花青苷含量与色差的相关性第74-75页
     ·花青苷含量与糖酸含量的通径分析第75-77页
       ·果皮中有机酸与总花青苷的关系第75-76页
       ·果皮中可溶性糖与总花青苷的关系第76页
       ·果肉中有机酸与总花青苷的关系第76-77页
       ·果肉中可溶性糖与总花青苷的关系第77页
       ·果实中总有机酸和总可溶性糖与总花青苷的通径图第77页
   ·小结与讨论第77-79页
第八章 结论与主要创新点第79-81页
   ·结论第79页
   ·主要创新点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滨水区植物空间尺度研究
下一篇:智能AGV系统设计及路径规划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