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作背景下行政诉讼制度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的不足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2页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公私合作模式及其影响 | 第13-23页 |
·公私合作的概念 | 第13-14页 |
·公私合作的类型 | 第14-18页 |
·决策和规则制定层面 | 第14-16页 |
·事务执行与实施层面 | 第16-18页 |
·公私合作模式的影响 | 第18-23页 |
·打破公私主体的身份界限 | 第18-19页 |
·非正式行政活动增加 | 第19-20页 |
·行政活动的法定依据扩大化 | 第20-21页 |
·行政活动中专业知识增多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公私合作背景下行政争议的转变 | 第23-31页 |
·行政争议类型多样化 | 第23-26页 |
·公主体与私主体的争议 | 第23-24页 |
·公主体与相对人的争议 | 第24-25页 |
·私主体与相对人的争议 | 第25-26页 |
·第三方与公主体的争议 | 第26页 |
·行政争议内容多元化 | 第26-28页 |
·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 第26-27页 |
·行政行为是否合理 | 第27页 |
·行政行为是否合约 | 第27-28页 |
·行政争议关系平等化 | 第28-31页 |
·双方地位的平等化 | 第28-29页 |
·双方智识的平等化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公私合作背景下行政诉讼制度面临的困境 | 第31-44页 |
·受理阶段 | 第31-34页 |
·原告资格单一 | 第31-33页 |
·诉讼调解范围狭窄 | 第33-34页 |
·审理阶段 | 第34-38页 |
·专业知识匮乏 | 第34-35页 |
·规则适用范围过窄 | 第35-37页 |
·举证责任分配不均 | 第37-38页 |
·裁判阶段 | 第38-40页 |
·归责标准单一 | 第38-39页 |
·变更判决适用范围狭窄 | 第39-40页 |
·执行阶段 | 第40-44页 |
·强制执行不对等 | 第41-42页 |
·不停止执行的动摇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公私合作背景下行政诉讼制度困境之对策 | 第44-56页 |
·受理阶段 | 第44-48页 |
·赋予行政公主体原告资格 | 第44-45页 |
·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 第45-47页 |
·扩大诉讼调解范围 | 第47-48页 |
·审理阶段 | 第48-52页 |
·增强行政审判法官的专业性 | 第48-49页 |
·确立恰当的规则适用标准 | 第49-51页 |
·合理分配诉讼举证责任 | 第51-52页 |
·裁判阶段 | 第52-53页 |
·确立多元化归责标准 | 第52页 |
·扩大变更判决适用范围 | 第52-53页 |
·执行阶段 | 第53-56页 |
·确立平等型强制执行措施 | 第53-54页 |
·扩大停止执行的适用范围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