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理论在望峰岗选煤厂班队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26页 |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4-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IE理论在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IE理论在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我国班队建设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 | 第22-25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3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2 IE理论方法与班队建设管理理论概述 | 第26-33页 |
·IE理论方法体系 | 第26-28页 |
·班队管理理论概述 | 第28-30页 |
·班队的概念 | 第28-29页 |
·班队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9-30页 |
·选煤企业班队建设应用IE理论的难点 | 第30-31页 |
·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原则 | 第31-32页 |
·研究原则 | 第31-32页 |
·具体研究方法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现状调研和模型构建 | 第33-59页 |
·现场问题调研 | 第33-42页 |
·员工队伍参差不齐 | 第35-40页 |
·班队长作用发挥有限 | 第40-42页 |
·班队建设任务艰巨 | 第42页 |
·班队建设影响因素体系的构建 | 第42-52页 |
·聚类分析基本概念 | 第43-44页 |
·班队建设影响因素聚类分析 | 第44-51页 |
·班队建的层次结构 | 第51-52页 |
·班对建设薄弱因素的判别模型 | 第52-58页 |
·判别分析理论概述 | 第53页 |
·Bayes判别分析模型 | 第53-55页 |
·Bayes判别模型的实施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制定班队提高方案并实施 | 第59-81页 |
·组织建设薄弱类班队的提高方案 | 第59-66页 |
·抓住班队建设的关键 | 第59-64页 |
·夯实班队建设的基础 | 第64-66页 |
·生产管理薄弱类班队的提高方案 | 第66-73页 |
·作业流程化 | 第67-71页 |
·工序标准化 | 第71-72页 |
·设备材料定置化 | 第72页 |
·岗位改进自动化 | 第72-73页 |
·安全管理薄弱类班队的提高方案 | 第73-75页 |
·班队安全管理自主化 | 第73-74页 |
·班队时刻加强安全意识 | 第74-75页 |
·质量管理薄弱类班队的提高方案 | 第75-80页 |
·生产过程中落实“三检制” | 第75-77页 |
·开展QC活动小组 | 第77-78页 |
·质量标准化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页 |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件一:望峰岗选煤厂标准班队建设调查问卷 | 第85-88页 |
附件二:望峰岗选煤厂班队建设评价指标归类问卷调查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