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表面变形监测及工程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边坡表面变形监测方法以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边坡变形监测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3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采取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公路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及破坏特征 | 第16-26页 |
·不同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及变形破坏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公路边坡分类 | 第16-17页 |
·公路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 第17页 |
·公路边坡变形破坏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边坡破坏模式 | 第19-22页 |
·岩质边坡破坏模式 | 第20-22页 |
·土质边坡破坏模式 | 第22页 |
·岩土质混合边坡破坏模式 | 第22页 |
·边坡表面变形检查分析以及预防 | 第22-25页 |
·边坡表面变形安全检查 | 第22-23页 |
·边坡表面变形风险分析 | 第23-24页 |
·预防措施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边坡表面变形监测技术 | 第26-34页 |
·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远程表面变形监测 | 第26-31页 |
·激光远程监测系统的原理 | 第26-27页 |
·激光远程测距硬件系统 | 第27-30页 |
·激光远程监测系统软件 | 第30-31页 |
·边坡表面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 第31-32页 |
·边坡监测点布置 | 第31页 |
·监测周期与频率 | 第31-32页 |
·监测结果汇总应用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 | 第34-46页 |
·监测数据预处理 | 第34-35页 |
·监测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 | 第35-41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5-38页 |
·时间序列分析 | 第38-39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9-41页 |
·边坡变形趋势分析 | 第41-44页 |
·边坡变形演化三阶段理论 | 第41-43页 |
·边坡变形趋势分析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折减系数对应位移值分析 | 第46-54页 |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 第46-48页 |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 | 第46-47页 |
·失稳判据标准 | 第47-48页 |
·不同折减系数对应水平位移值 | 第48-52页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48-50页 |
·数值模拟的实现及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六章 工程应用 | 第54-66页 |
·工程概况 | 第54-55页 |
·边坡监测及数据整理 | 第55-60页 |
·边坡监测方案 | 第55-56页 |
·监测数据汇总 | 第56-60页 |
·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 第60-62页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62-64页 |
·边坡建模 | 第62-6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边坡监测的传统处理与强度折减法对比及建议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页 |
·创新点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