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钢筋混凝土拱桥主要施工方法 | 第10-13页 |
| ·悬臂施工 | 第10-11页 |
| ·劲性骨架施工法 | 第11-12页 |
| ·组合施工法 | 第12-13页 |
| ·混凝土收缩徐变研究状况 | 第13-18页 |
|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 ·影响收缩徐变因素 | 第14-15页 |
| ·收缩徐变国外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 ·收缩徐变国内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 ·本文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混凝土收缩徐变分析 | 第20-47页 |
| ·概述 | 第20页 |
| ·收缩徐变预测模型 | 第20-33页 |
| ·CEB-FIP(1978)模型 | 第20-21页 |
| ·CEB-FIP(1990)模型 | 第21-24页 |
| ·ACI209模型 | 第24-25页 |
| ·GL2000模型 | 第25-26页 |
| ·B3模型 | 第26-29页 |
| ·NCHRP496报告模型 | 第29-33页 |
| ·各种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 ·各种预测模型建立机理比较 | 第33页 |
| ·各种预测模型使用范围及考虑因素 | 第33-35页 |
| ·徐变效应分析理论和方法 | 第35-38页 |
| ·线性徐变理论 | 第35-36页 |
| ·有效模量法 | 第36页 |
| ·老化理论分析法 | 第36-37页 |
| ·弹性老化理论 | 第37页 |
| ·继效流动理论 | 第37页 |
| ·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 | 第37-38页 |
| ·混凝土徐变引起的变形及次内力计算 | 第38-43页 |
| ·混凝土徐变应变计算 | 第38-39页 |
| ·徐变变形及次内力计算 | 第39-41页 |
| ·MIDAS/CIVIL计算方法 | 第41-43页 |
| ·算例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收缩徐变对主拱圈受力及线形影响 | 第47-84页 |
| ·研究对象 | 第47-50页 |
| ·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 | 第50-65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建立 | 第50-51页 |
| ·MIDAS/CIVIL施工阶段划分 | 第51-52页 |
| ·施工阶段扣索索力计算 | 第52-65页 |
| ·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时间依存特性设置 | 第65-67页 |
| ·混凝土强度发展 | 第65-66页 |
| ·收缩徐变定义及与施工阶段关联性 | 第66-67页 |
| ·收缩徐变对主拱圈变形影响 | 第67-71页 |
| ·施工主拱圈阶段变形影响预测 | 第67-69页 |
| ·成桥后主拱圈变形预测 | 第69-71页 |
| ·收缩徐变对主拱圈受力影响预测 | 第71-75页 |
| ·施工主拱圈阶段受力影响预测 | 第71-72页 |
| ·成桥后收缩徐变对主拱圈受力影响 | 第72-75页 |
| ·悬浇段与劲性骨架段不同长度组合下收缩徐变效应预测 | 第75-83页 |
| ·不同劲性骨架长度下主拱圈变形预测 | 第78-79页 |
| ·不同劲性骨架长度下主拱圈受力预测 | 第79-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四章 不同收缩徐变计算模型对主拱圈受力及线形影响 | 第84-110页 |
| ·概述 | 第84页 |
| ·收缩徐变预测模型相关参数取值 | 第84-85页 |
| ·不同计算模型对主拱圈变形影响对比 | 第85-88页 |
| ·成桥前主拱圈变形影响对比 | 第85-86页 |
| ·成桥之后主拱圈变形影响对比 | 第86-88页 |
| ·不同预测模型下主拱圈受力影响预测 | 第88-96页 |
| ·GL2000预测模型应力预测结果 | 第88-89页 |
| ·NCHRP496模型应力预测结果 | 第89-90页 |
| ·各预测模型应力预测结果对比 | 第90-96页 |
| ·主拱圈合理预拱度研究 | 第96-109页 |
| ·拱桥预拱度设置与计算 | 第96-98页 |
| ·不同收缩徐变计算模型预拱度设置 | 第98-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0-111页 |
| ·展望 | 第111-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16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