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矮塔斜拉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矮塔斜拉桥 | 第9-10页 |
| ·桥型发展介绍 | 第9-10页 |
| ·桥型结构特征 | 第10页 |
| ·桥梁震害 | 第10-14页 |
| ·地震介绍 | 第10-11页 |
| ·桥梁上部结构震害 | 第11-12页 |
| ·桥梁支座震害 | 第12页 |
| ·桥梁下部结构震害 | 第12-13页 |
| ·桥梁基础震害 | 第13页 |
| ·桥梁震害启示 | 第13-1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矮塔斜拉桥有限元动力特性原理 | 第16-22页 |
| ·斜拉桥动力计算模型 | 第16-21页 |
| ·桥面系计算模型 | 第16-19页 |
| ·斜拉索 | 第19页 |
| ·索塔 | 第19页 |
| ·墩柱计算模型 | 第19-20页 |
| ·支座连接条件计算模拟 | 第20页 |
| ·基础及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瑞丽江特大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22-31页 |
| ·瑞丽江特大桥工程概述 | 第22-23页 |
| ·主桥设计概括 | 第22页 |
| ·主要技术标准 | 第22-23页 |
| ·瑞丽江特大桥动力计算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 ·材料特性的输入 | 第23页 |
| ·主梁的模拟 | 第23-24页 |
| ·斜拉索的模拟 | 第24页 |
| ·索塔、桥墩和承台的模拟 | 第24页 |
| ·基础的模拟 | 第24页 |
| ·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24-25页 |
| ·瑞丽江特大桥动力特性 | 第25-29页 |
|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 第25-27页 |
| ·不同参数下动力特性分析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反应谱分析 | 第31-42页 |
| ·反应谱 | 第31-34页 |
| ·反应谱的概念 | 第31-32页 |
| ·设计反应谱 | 第32-33页 |
| ·振型组合法 | 第33-34页 |
| ·瑞丽江特大桥反应谱分析 | 第34-41页 |
| ·振型分析 | 第34-36页 |
| ·瑞丽江特大桥反应谱曲线 | 第36-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动态时程分析 | 第42-63页 |
| ·输入加速度时程 | 第43-46页 |
| ·直接使用既有强震记录 | 第43-44页 |
| ·采用人工加速度时程 | 第44-45页 |
| ·规范标准化地震加速度时程 | 第45-46页 |
| ·多支承激励结构的运动方程 | 第46-48页 |
| ·Newmark-?法 | 第48-50页 |
| ·瑞丽江特大桥动态时程分析 | 第50-62页 |
|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50-51页 |
| ·一致激励地震响应分析 | 第51-58页 |
| ·一致激励与反应谱比较 | 第58-60页 |
| ·多点激励的线性时程分析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成果总结与本文展望 | 第63-65页 |
| ·成果总结 | 第63-64页 |
| ·本文展望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工程实践项目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