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33页 |
一、中唐前诗僧山水诗创作概述 | 第9-13页 |
(一)诗僧、僧诗、山水诗概念 | 第9-11页 |
(二)东晋至中唐诗僧山水诗创作 | 第11-13页 |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3-31页 |
(一)中晚唐诗僧研究现状 | 第13-29页 |
(二)发展趋势 | 第29-31页 |
三、研究目标及方法 | 第31-33页 |
第一章 中晚唐诗僧山水诗创作盛行的背景 | 第33-37页 |
一、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社会背景 | 第33-34页 |
二、山水宴游传统与南禅宗——思想背景 | 第34-35页 |
三、僧士的频繁交往——文学背景 | 第35-37页 |
第二章 中晚唐诗僧山水诗创作的区域分布及整体情况 | 第37-46页 |
一、诗僧山水诗创作的江南属性 | 第37-38页 |
二、自觉山水审美、创作意识盛行 | 第38-40页 |
三、诗僧山水诗创作的整体成就 | 第40-46页 |
第三章 流水响空山——中晚唐诗僧山水诗中的水意象 | 第46-55页 |
第一节 中唐前的水意象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水与佛禅及中晚唐诗僧的山水诗 | 第48-55页 |
一、佛教水意象的传统意蕴 | 第49-51页 |
二、中晚唐禅水的任运流淌 | 第51-55页 |
第四章 云影悟身闲——中晚唐诗僧山水诗中的云意象 | 第55-63页 |
第一节 中唐前的云意象 | 第55-58页 |
第二节 云与佛禅及中晚唐诗僧的山水诗 | 第58-63页 |
一、佛教云意象的传统意蕴 | 第59页 |
二、中晚唐禅云的闲适自由 | 第59-63页 |
第五章 好月论禅谢寺幽——中晚唐诗僧山水诗中的月意象 | 第63-72页 |
第一节 中唐前的月意象 | 第63-68页 |
第二节 月与佛禅及中晚唐诗僧的山水诗 | 第68-72页 |
一、佛教月意象的传统意蕴 | 第68-69页 |
二、中晚唐禅月的自在无碍 | 第69-72页 |
第六章 中晚唐诗僧山水意象运用在唐诗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 第72-80页 |
第一节 山水由心——中国化禅水、禅云、禅月意象的成熟 | 第73-75页 |
一、文人避世求全与早期禅水、禅云、禅月 | 第73-74页 |
二、诗僧入世修行与禅水、禅云、禅月意象的成熟 | 第74-75页 |
第二节 自在闲适——禅水、禅云、禅月意象对唐诗意境的开拓67 | 第75-80页 |
一、自适文人,情由景生 | 第75-78页 |
二、自适诗僧,景由心生 | 第78-80页 |
结语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