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籍景德镇窑工的初步探源及其发展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8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 ·景德镇瓷器历史地位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 第8-10页 |
| ·在陶瓷业发展史的地位 | 第8页 |
| ·在出口贸易史的地位 | 第8-9页 |
| ·在对外文化交流史中地位 | 第9页 |
| ·在对外技艺交流史中地位 | 第9-10页 |
| ·景德镇制瓷发展简史 | 第10-13页 |
| ·汉、唐—景德镇瓷器起源与逐步发展时期 | 第10页 |
| ·五代—景德镇是最主要的白瓷产区 | 第10页 |
|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扬名天下 | 第10页 |
| ·元代—景德镇瓷业一路领先 | 第10-11页 |
| ·明代—世界产瓷中心 | 第11页 |
| ·康、雍、乾—景德镇瓷业的鼎盛时期 | 第11-12页 |
| ·近代—景德镇瓷业开始衰败 | 第12页 |
| ·民国—景德镇瓷业复兴 | 第12页 |
| ·近代时期景德镇瓷业衰败的原因 | 第12-13页 |
| ·景德镇的瓷业改革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5-17页 |
| 3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工的相关记载 | 第17-32页 |
| ·最早文献中的直接记录 | 第17页 |
| ·对景德镇都昌人的间接记录 | 第17页 |
| ·旁证史料引起的质疑 | 第17-24页 |
| ·宋代“军窑” | 第18页 |
| ·鄱阳湖大战 | 第18-19页 |
| ·洪武时期朝廷对内地军队的安排 | 第19-20页 |
| ·明政府对景德镇瓷器的需求 | 第20页 |
| ·洪武时期南京府瓷器的需求 | 第20-21页 |
| ·明代御窑厂的建立 | 第21-23页 |
| ·永、宣下西洋及明后期各朝的烧造任务 | 第23-24页 |
| ·东印度公司的海外贸易 | 第24页 |
| ·考古资料的分析 | 第24-26页 |
| ·明初都昌人大量进入景德镇的分析 | 第26页 |
| ·元朝以前都昌人不可能大量来景德镇 | 第26页 |
| ·元朝末年战乱土地荒废,人口锐减 | 第26页 |
| ·都昌人因“军窑”大量来到景德镇 | 第26页 |
| ·明中期都昌人的制瓷技术不断成长 | 第26-31页 |
| ·明中后期都昌人的制瓷技术不断成熟形成自己的组织 | 第27页 |
| ·明末清初都昌人大量涌入景德镇都帮发展壮大 | 第27-29页 |
| ·明末清初景德镇的社会秩序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4 清代都昌人对景德镇的影响 | 第32-45页 |
| ·清初都昌人在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 | 第32页 |
| ·都帮的勃兴 | 第32-35页 |
| ·都昌人掌握制瓷的核心技术 | 第35-36页 |
| ·都帮对景德镇制瓷业影响 | 第36-37页 |
| ·都帮的内部管理 | 第37-38页 |
| ·都帮独大的体现 | 第38-41页 |
| ·都昌人在景德镇业瓷致富的个案分析 | 第41-44页 |
| ·“三尊大佛”之首余英泾 | 第41-42页 |
| ·“四大金刚”之首冯承就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5 结论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