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的组织形式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影子银行的定义 | 第8-9页 |
·对影子银行风险性的认识 | 第9页 |
·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建议 | 第9-10页 |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2 影子银行的概述 | 第13-19页 |
·影子银行的定义 | 第13-14页 |
·影子银行不同层面的定义 | 第13-14页 |
·广义及狭义的影子银行 | 第14页 |
·影子银行的特征 | 第14-17页 |
·信用创造功能 | 第15页 |
·高风险偏好、高杠杆率、高期限错配 | 第15-16页 |
·监管乏力 | 第16页 |
·透明度低 | 第16页 |
·批发业务模式为主 | 第16-17页 |
·风险传染性强 | 第17页 |
·影子银行的发展阶段 | 第17-18页 |
·影子银行的影响 | 第18-19页 |
3 影子银行组织形式和监管的国际比较研究 | 第19-32页 |
·影子银行组织形式的国际比较 | 第20-24页 |
·美国影子银行的组织形式 | 第20页 |
·欧元区影子银行的组织形式 | 第20-22页 |
·英国影子银行的组织形式 | 第22-23页 |
·日本影子银行的组织形式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影子银行监管方式的国际比较 | 第24-32页 |
·美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 第24-26页 |
·欧元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 第26-27页 |
·英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 第27-29页 |
·日本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4 我国影子银行及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32-44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特点 | 第32-38页 |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原因 | 第32-33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组织形式及其金融工具 | 第33-36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 第36-38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风险 | 第38-40页 |
·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 | 第38页 |
·兑付风险 | 第38-40页 |
·资金链断裂风险 | 第40页 |
·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0-44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 | 第40-41页 |
·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方面的不足 | 第41-44页 |
5 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 第44-48页 |
·构建系统性监管框架 | 第44-45页 |
·强化功能监管 | 第45页 |
·健全影子银行机构的自律机制 | 第45页 |
·提高信息透明度 | 第45-46页 |
·健全金融立法 | 第46页 |
·加强国际间监管协调与合作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