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关于主权财富基金概念的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关于主权财富基金起因的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关于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发展的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关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发展的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关于新加坡和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发展比较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文献述评 | 第18页 |
·内容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 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 | 第20-28页 |
·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的设立动因 | 第20-21页 |
·战略性行业的有效管理 | 第20页 |
·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 第20-21页 |
·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的概况 | 第21-23页 |
·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的数量及规模 | 第21-22页 |
·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的种类 | 第22-23页 |
·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特点 | 第23-27页 |
·政府背景强大 | 第23页 |
·市场化水平高 | 第23-24页 |
·透明度较高 | 第24-25页 |
·风险管理体系完善 | 第25-26页 |
·法律规定明确 | 第26页 |
·资产配置策略因时制宜 | 第26-27页 |
·收益较稳定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3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 | 第28-37页 |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设立动因 | 第28-30页 |
·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 第28-29页 |
·跨代平滑国家财富 | 第29-30页 |
·国家战略的有效实现 | 第30页 |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概况 | 第30-33页 |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数量及规模 | 第30-32页 |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种类 | 第32-33页 |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特点 | 第33-36页 |
·资产规模庞大 | 第33页 |
·发展速度迅猛 | 第33-34页 |
·政府背景复杂 | 第34-35页 |
·初始资金来源不同 | 第35页 |
·透明度较低 | 第35-36页 |
·战略零散化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4 新加坡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比较分析 | 第37-55页 |
·新加坡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相似之处 | 第37-46页 |
·设立动因相似 | 第37-38页 |
·资产配置策略相似 | 第38-45页 |
·投资理念相似 | 第45-46页 |
·新加坡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差异之处 | 第46-51页 |
·市场化程度差异 | 第46-47页 |
·基金定位差异 | 第47-48页 |
·透明度差异 | 第48-49页 |
·风险管理能力差异 | 第49-50页 |
·法律约束差异 | 第50-51页 |
·中新主权财富基金比较分析的思考 | 第51-54页 |
·中新主权财富基金存在差距的原因探析 | 第51-53页 |
·中新主权财富基金的影响探析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5 对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建议 | 第55-60页 |
·微观层面 | 第55-58页 |
·实施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 | 第55-56页 |
·提高市场化程度 | 第56页 |
·准确定位基金 | 第56-57页 |
·提高信息透明度 | 第57页 |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 第57-58页 |
·宏观层面 | 第58-59页 |
·健全主权财富基金法律 | 第58页 |
·加快监管机构建设 | 第58-59页 |
·积极应对“金融保护主义”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