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整流负载永磁同步发电机电磁与热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计算方法 | 第10-14页 |
·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温度场的计算方法 | 第13-14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高速永磁发电机的电磁特性分析 | 第16-24页 |
·带整流负载高速永磁发电机的设计 | 第16-19页 |
·定子槽型的选择 | 第16-17页 |
·转子结构的选择 | 第17-18页 |
·硅钢片的选择 | 第18-19页 |
·有限元仿真计算 | 第19-23页 |
·电机的建模 | 第19-21页 |
·电机的电磁仿真计算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高速永磁发电机的损耗计算 | 第24-31页 |
·电机铁心损耗计算方法 | 第24-27页 |
·铁耗的磁路法计算 | 第24-25页 |
·铁耗的有限元计算 | 第25-27页 |
·电机铜耗的计算方法 | 第27页 |
·电机机械损耗的计算方法 | 第27页 |
·永磁体涡流损耗的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电机温升计算与实验对比 | 第31-43页 |
·温度场计算理论 | 第31-32页 |
·电机的模型建立及剖分 | 第32-35页 |
·建模 | 第32-34页 |
·剖分 | 第34-35页 |
·导热系数的处理 | 第35-38页 |
·导热系数 | 第35-38页 |
·装配间隙的处理 | 第38页 |
·电机的热源分布 | 第38-39页 |
·温度场计算结果 | 第39-42页 |
·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实验对比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1000kW 电机三维温度场计算 | 第43-54页 |
·电机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电机冷却方式的选择以及电机的剖分 | 第44-47页 |
·水冷结构的选择 | 第44-45页 |
·水冷电机模型 | 第45页 |
·水冷电机的剖分 | 第45-47页 |
·电机的导热系数以及热源分布 | 第47-49页 |
·电机各部分的导热系数 | 第47-48页 |
·电机热源分布 | 第48-49页 |
·冷却水流速及入口温度的选取 | 第49页 |
·电机三维温度场计算结果 | 第49-52页 |
·不同工况下电机的温度场对比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