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以浅野公司诉M公司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案件回顾及焦点归纳 | 第9-12页 |
一、案件回顾 | 第9-10页 |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该类案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12页 |
(一)提起公司司法解散的请求权主体资格认定问题 | 第10-11页 |
(二)公司司法解散事由的认定问题 | 第11页 |
(三)原告股东是否穷尽其他途径的问题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公司司法解散中请求权主体资格的认定 | 第12-18页 |
一、《公司法》中对请求权主体资格的规定 | 第12页 |
二、赋予股东公司司法解散请求权主体资格的法理分析 | 第12-14页 |
(一)股东合理期待落空理论 | 第13页 |
(二)法人本质理论 | 第13-14页 |
(三)公司法理的角度 | 第14页 |
三、对扩大公司司法解散请求权主体范围的思考 | 第14-17页 |
(一)股权表决权不足百分之十的股东 | 第15-16页 |
(二)债权人 | 第16-17页 |
四、对本案的分析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公司司法解散的法定事由 | 第18-22页 |
一、“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认定 | 第18-19页 |
二、“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分析 | 第19-20页 |
三、对现有规定的完善建议 | 第20-21页 |
四、对本案的分析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公司司法解散中对穷尽其他途径的认定 | 第22-28页 |
一、“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理论分析 | 第22页 |
二、公司司法解散的代替措施 | 第22-26页 |
(一)股东退出制度 | 第23-24页 |
(二)公司章程的完善 | 第24-25页 |
(三)非司法调解制度 | 第25-26页 |
三、设立前置程序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27页 |
四、对本案的分析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个人简历 | 第31-32页 |
后记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