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非效率投资 | 第15页 |
·内部控制 | 第15-16页 |
·公司治理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0页 |
·创新点 | 第19页 |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0-27页 |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2-25页 |
·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影响文献综述 | 第22-23页 |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文献综述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数构建 | 第27-47页 |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评价的引入 | 第27-29页 |
·外部审计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的不足 | 第27-28页 |
·公司管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的不足 | 第28页 |
·引入公司治理视角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必然性 | 第28-29页 |
·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数构建原则 | 第29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29页 |
·经济性原则 | 第29页 |
·目标性原则 | 第29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9页 |
·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构建方法 | 第29-31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0页 |
·熵权法 | 第30-31页 |
·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评价维度 | 第31-32页 |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 | 第31页 |
·公司内部控制的主体 | 第31-32页 |
·公司内部控制的审计 | 第32页 |
·内部控制评价维度的指标选取及模型设计 | 第32-37页 |
·内部控制目标维度的指标 | 第33-34页 |
·内部控制主体维度的指标 | 第34-36页 |
·内部控制审计维度的指标 | 第36-37页 |
·内部控制指数实证检验 | 第37-45页 |
·样本选择 | 第37页 |
·内部控制质量各指标描述性统计 | 第37-38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8-43页 |
·熵权的计算 | 第43-44页 |
·主成分的熵权分析 | 第44-45页 |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7-56页 |
·研究假设 | 第47-48页 |
·内部控制对投资过度的影响作用 | 第47页 |
·内部控制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作用 | 第47-48页 |
·非效率投资度量的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 第48-49页 |
·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作用的变量选取和模型设计 | 第49-51页 |
·样本选择 | 第51页 |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1-52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52页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2-54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6-58页 |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对策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