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中尺度涡与海洋遥感技术 | 第10页 |
·克里金方法 | 第10-11页 |
·克里金方法应用于中尺度涡的提取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遥感数据提取中尺度涡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利用海洋动力遥感数据提取中尺度涡 | 第11-13页 |
·利用海表各遥感反演参量提取中尺度涡 | 第13-14页 |
·克里金与变差函数基本理论 | 第14-17页 |
·变差函数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变差函数理论模型与结构分析 | 第16页 |
·克里金方法 | 第16-17页 |
·克里金方法在遥感领域的应用进展 | 第17-18页 |
·克里金在遥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第17页 |
·克里金与变差函数在遥感影像纹理特征提取及分类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 第18-19页 |
·创造性理论意义 | 第18页 |
·应用价值 | 第18-19页 |
2 太平洋遥感数据源 | 第19-22页 |
·太平洋海区概况 | 第19页 |
·遥感数据 | 第19-21页 |
·海表面高度异常日数据 (AVISO-SLA-Daily) | 第19-20页 |
·海表面温度日数据 (NOAA-AVHRR-SST-Daily) | 第20页 |
·海表面温度数据 (NODC-GHRSST-Daily) | 第20页 |
·海表面盐度周数据 (NASA-Aquarius-Sea Surface Salinity-Weekly) | 第20页 |
·叶绿素 a 浓度月数据 (NASA-Aqua-MODIS-Chl-Monthly) | 第20-21页 |
·同化模式数据 | 第21-22页 |
3 高度计遥感数据提取中尺度涡的泛克里金方法 | 第22-46页 |
·原理与算法实现 | 第22-23页 |
·变差场生成原理 | 第22页 |
·泛克里金原理 | 第22-23页 |
·数据与计算结果 | 第23-43页 |
·研究区简介 | 第23-24页 |
·变差函数曲线与变差场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24-27页 |
·变差场的计算 | 第27页 |
·变差场数值分布检验 | 第27-29页 |
·泛克里金插值 | 第29-32页 |
·特征等值线的确定与涡的提取 | 第32-35页 |
·各海区提取结果展示 | 第35-42页 |
·算法耗时测试 | 第42-4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精度检验 | 第43页 |
·经典 SLA 闭合等值线方法的判别标准 | 第43-44页 |
·本方法与其他方法的对比 | 第4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4 基于海表面多源遥感数据的协同克里金方法 | 第46-57页 |
·初始温度场的平稳化重构 | 第46-48页 |
·海表面温度场的趋势 | 第46页 |
·海表面温度场的趋势移除 | 第46-48页 |
·二元海表面温度场提取中尺度涡的协同克里金法 | 第48-53页 |
·协同克里金原理 | 第48-49页 |
·二元数据的协同克里金插值 | 第49-50页 |
·变差场的计算 | 第50页 |
·特征等值线的确定与涡的提取 | 第50-53页 |
·精度检验 | 第53-54页 |
·叶绿素 a 浓度与盐度数据的变差场特性初探 | 第54-5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5-57页 |
·海温数据的可用性与局限性 | 第55页 |
·海表面温度、叶绿素 a 浓度及盐度场对中尺度涡的响应 | 第55-56页 |
·太平洋局部海域海温、水色及盐度提取中尺度涡的可行性探讨 | 第56-57页 |
5 克里金算法关键技术问题讨论 | 第57-60页 |
·克里金算法的先验假设及滤波对中小尺度涡的影响 | 第57-59页 |
·克里金算法对背景资料的分析及实验变异函数图形的由来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计算结果回顾 | 第60-61页 |
·总结 | 第61-62页 |
·中尺度涡克里金提取方法总结 | 第61页 |
·本算法的主导性优势探讨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