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 2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24页 |
| ·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 | 第18-19页 |
|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 | 第18页 |
| ·货币增长理论 | 第18-19页 |
| ·熊彼德金融理论 | 第19页 |
| ·金融发展理论的萌芽 | 第19-21页 |
| ·格利与肖的金融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 | 第20-21页 |
| ·金融发展理论的建立 | 第21-22页 |
| ·金融抑制论 | 第21-22页 |
| ·金融深化论 | 第22页 |
| ·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 | 第22-24页 |
| 3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24-32页 |
| ·省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与金融发展数据来源 | 第24-27页 |
| ·各省域竞争力评价原理及模型 | 第24-26页 |
| ·各省域经济竞争力和金融竞争力评价 | 第26-27页 |
| ·横向比较 | 第27-28页 |
| ·纵向比较 | 第28-32页 |
| ·国内生产总值与上市公司数 | 第29-30页 |
| ·国内生产总值与保险业资产总额 | 第30页 |
| ·国内生产总值与外汇储备总额 | 第30-31页 |
| ·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融资规模 | 第31-32页 |
| 4 蓝色经济区金融和经济发展现状及实证研究 | 第32-53页 |
| ·蓝色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 第32-36页 |
| ·蓝色经济区生产总值情况 | 第32-34页 |
| ·蓝色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 第34-35页 |
| ·蓝色经济区的产业结构 | 第35-36页 |
| ·蓝色经济区的金融发展状况 | 第36-43页 |
| ·蓝色经济区的信贷资源总量 | 第36-38页 |
| ·蓝色经济区上市公司发展状况 | 第38-41页 |
| ·蓝色经济区保险业发展状况 | 第41-43页 |
| ·蓝色经济区金融发展抑制经济增长现状的实证分析 | 第43-48页 |
| ·指标选择和模型设定 | 第43-44页 |
| ·单整检验和协整检验 | 第44-48页 |
| ·格兰杰(Granger)检验 | 第48页 |
| ·蓝色经济区金融抑制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 第48-53页 |
| ·“金融结构性”问题 | 第49页 |
| ·信贷政策问题 | 第49-50页 |
| ·总量不足问题 | 第50页 |
| ·特色金融缺失问题 | 第50-51页 |
| ·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 第51-53页 |
| 5 金融支持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典型案例借鉴 | 第53-58页 |
| ·珠三角 | 第53-55页 |
| ·长三角 | 第55-57页 |
| ·经验启示 | 第57-58页 |
| 6 创建“蓝色金融”的建议 | 第58-67页 |
| ·稳步推进多种形式的社会融资 | 第58-61页 |
| ·积极引进银行类金融机构 | 第58-59页 |
| ·积极培育新型地方金融机构 | 第59-60页 |
| ·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试点 | 第60-61页 |
| ·发展股权交易市场 | 第61-62页 |
| ·发挥青岛优势 | 第62-64页 |
| ·建设青岛财富管理中心 | 第62-63页 |
| ·积极争取青岛自贸区建设 | 第63-64页 |
| ·营造金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 第64-67页 |
| ·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 | 第64页 |
| ·加强对金融业的人才智力支持 | 第64-65页 |
| ·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 | 第65-66页 |
|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66-67页 |
| 结束语 | 第67-68页 |
| 注释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