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立功的概念和特征 | 第10-13页 |
·立功的概念 | 第10-11页 |
·立功的特征 | 第11-13页 |
·法定性 | 第11-12页 |
·时限性 | 第12页 |
·主体性 | 第12页 |
·独立性 | 第12-13页 |
·有益性 | 第13页 |
第二章 立功的构成要件 | 第13-20页 |
·主体要件 | 第14-16页 |
·时间要件 | 第16-17页 |
·主观要件 | 第17-18页 |
·客观要件 | 第18-19页 |
·确认要件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立功的认定 | 第20-25页 |
·立功的一般认定 | 第20-23页 |
·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从而构成立功的认定 | 第20-21页 |
·提供重要线索,从而使司法机关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构成立功的认定 | 第21页 |
·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分子构成立功的认定 | 第21-22页 |
·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行为构成立功的认定 | 第22-23页 |
·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行为构成立功的认定 | 第23页 |
·三种特殊疑难立功认定 | 第23-25页 |
·司法工作人员犯罪后立功的认定 | 第23-24页 |
·被纪检、监察机关调查期间立功的认定 | 第24页 |
·检举的案件不起诉时立功的认定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立功制度的缺陷 | 第25-27页 |
·立功规定有空白 | 第25-26页 |
·“悔罪性”与“有效性”的不平衡 | 第26页 |
·价值取向太功利 | 第26-27页 |
第五章 立功制度的完善 | 第27-29页 |
·明确“立功表现” | 第27页 |
·兼顾“悔罪性”与“有效性” | 第27页 |
·纠正功利主义偏向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后记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