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1-13页 |
一、论文的内容框架 | 第11-12页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一、论文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论文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第15-31页 |
第一节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一、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 第15-16页 |
二、战略成本管理特征 | 第16-17页 |
三、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四、综述总结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战略成本动因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23-31页 |
一、战略成本动因概述 | 第23-24页 |
二、战略成本动因的特征及分类 | 第24-26页 |
三、战略成本动因研究综述 | 第26-30页 |
四、综述总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上市客车制造企业现状及研究 | 第31-39页 |
第一节 上市客车制造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1-35页 |
一、上市客车制造企业的行业地位 | 第31-32页 |
二、上市客车制造企业发展现状及研究 | 第32-35页 |
第二节 上市客车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现状 | 第35-38页 |
一、库伯模式的应用 | 第36-37页 |
二、桑克模式的应用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上市客车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评价模型构建 | 第39-66页 |
第一节 战略成本动因指标体系建立 | 第39-54页 |
一、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 第39-40页 |
二、指标体系建立 | 第40-44页 |
三、指标体系说明 | 第44-54页 |
第二节 战略成本管理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4-65页 |
一、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54-55页 |
二、层次分析模型确定指标权重 | 第55-61页 |
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61-6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上市客车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 | 第66-89页 |
第一节 指标体系权重 | 第66-73页 |
一、递阶层次结构 | 第66-68页 |
二、构造判断矩阵 | 第68-71页 |
三、层次总排序 | 第71-73页 |
第二节 上市客车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综合评价 | 第73-85页 |
一、建立评价对象的因素集 | 第73-74页 |
二、确定评语集 | 第74页 |
三、确定隶属度系数 | 第74-79页 |
四、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 | 第79页 |
五、确定权重分配 | 第79-80页 |
六、建立基本指标层模糊评价矩阵 | 第80-82页 |
七、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 第82-83页 |
八、计算综合分值 | 第83页 |
九、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83-85页 |
第三节 上市客车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85-89页 |
一、上市客车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85-87页 |
二、上市客车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改进建议 | 第87-89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89-90页 |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第90-91页 |
一、研究局限性 | 第90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附录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