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以常德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 第19-27页 |
·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生态城市的概念 | 第19页 |
·生态城市的特征 | 第19-20页 |
·生态城市的构建 | 第20-22页 |
·可持续发展概述 | 第22-24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 第22-23页 |
·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 第23-24页 |
·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 | 第24页 |
·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 第24-27页 |
·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24-25页 |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系的建设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47页 |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 第27页 |
·生态城市系统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27-36页 |
·权值因子判别表法 | 第27-29页 |
·排序法 | 第29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9-34页 |
·熵值法 | 第34-36页 |
·生态城市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42页 |
·生态城市系统安全的内涵 | 第36-37页 |
·生态城市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40页 |
·生态城市系统安全评价模型 | 第40-42页 |
·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2-47页 |
·协调发展的描述 | 第42-43页 |
·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5页 |
·生态城市系统安全评价模型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常德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47-86页 |
·常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 第47-50页 |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 第47-48页 |
·交通区位条件 | 第48-49页 |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第49-50页 |
·生态环境状况 | 第50-61页 |
·土地状况 | 第50-55页 |
·水环境状况 | 第55-58页 |
·大气环境状况 | 第58-60页 |
·生态城市建设状况 | 第60-61页 |
·常德市生态城市系统安全评价 | 第61-76页 |
·常德市生态城市系统安全综合评价 | 第61-70页 |
·常德市生态城市系统安全子系统评价 | 第70-76页 |
·常德市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 | 第76-8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不足 | 第86-88页 |
·研究结论 | 第86-87页 |
·研究不足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