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潜力及发展趋势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一、研究方案 | 第14页 |
| 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四节 研究目标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一、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二、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 第18-24页 |
| 第一节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第18-21页 |
| 一、绝对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 二、比较优势理论 | 第19-21页 |
| 第二节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第21-22页 |
| 一、要素禀赋理论 | 第21页 |
| 二、里昂惕夫之谜 | 第21-22页 |
| 第三节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 第22-24页 |
| 一、新生产要素理论 | 第22页 |
|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中印贸易现状 | 第24-40页 |
| 第一节 中印贸易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 第二节 中印双边贸易分析 | 第27-40页 |
| 一、中印贸易结合度 | 第28-29页 |
| 二、中印贸易竞争性 | 第29-33页 |
| (一)出口商品结构 | 第29-30页 |
| (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 第30-31页 |
| (三)双边贸易商品结构 | 第31-33页 |
| 三、中印贸易互补性 | 第33-40页 |
| (一)产业结构 | 第33-35页 |
|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35-37页 |
| (三)贸易互补性指数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中印双边存在的贸易问题 | 第40-48页 |
| 第一节 中印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0-43页 |
| 一、单位根检验 | 第40页 |
| 二、协整检验 | 第40-42页 |
| 三、误差修正模型 | 第42页 |
| 四、基本结论 | 第42-43页 |
| 第二节 印度对中国贸易保护主义现状 | 第43-46页 |
| 一、反倾销调查 | 第43-45页 |
| 二、关税壁垒 | 第45页 |
| 三、进口限制 | 第45-46页 |
| 第三节 中印的政治互信度问题 | 第46-48页 |
| 一、中印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 | 第46-47页 |
| 二、“中国威胁论”的扩散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中印贸易发展潜力与政策建议 | 第48-58页 |
| 第一节 中印贸易发展潜力 | 第48-50页 |
| 第二节 促进中印贸易的政策建议 | 第50-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附录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