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农村金融差别监管所涉一般问题概述 | 第10-21页 |
一、农村金融的界定及我国农村金融的类型 | 第10-15页 |
(一) 农村金融的界定 | 第10-11页 |
(二) 我国农村金融的类型——基于农村金融的二元结构 | 第11-15页 |
1、农村正规金融 | 第11-13页 |
2、农村非正规金融 | 第13-15页 |
二、农村金融监管 | 第15-17页 |
(一) 农村金融监管的涵义 | 第15页 |
(二) 农村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经济学基础 | 第15-16页 |
2、经济法学基础 | 第16-17页 |
三、农村金融差别监管 | 第17-21页 |
(一) 农村金融差别监管的涵义 | 第17页 |
(二) 农村金融差别监管的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1、农村金融差别监管理论依据之一:“资源稀缺性理论” | 第17-19页 |
2、农村金融差别监管理论依据之二:“差异化管理战略理论”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现状及差别监管的制度性缺失 | 第21-29页 |
一、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现状 | 第21-24页 |
(一) 农村金融监管理念及监管方式 | 第21-22页 |
(二) 农村金融监管之法律体系 | 第22页 |
(三) 农村金融监管主体的设置 | 第22-23页 |
(四) 农村非正规金融游离于监管之外 | 第23-24页 |
二、我国农村金融差别监管的制度性缺失 | 第24-29页 |
(一) 农村金融监管价值定位未体现差别性取向 | 第24-25页 |
(二) 农村金融监管沿用城市金融监管思路,未形成差别监管模式 | 第25-26页 |
(三) 农村金融差别监管立法缺失 | 第26-27页 |
1、农村正规金融监管缺乏差别性立法安排 | 第26-27页 |
2、农村非正规金融未纳入农村金融差别监管立法安排 | 第27页 |
(四) 农村金融差别监管体系迄未形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域外农村金融监管及对我国实施差别监管的借鉴 | 第29-37页 |
一、域外部分典型国家农村金融监管概述 | 第29-34页 |
(一) 美国农村金融监管 | 第29-30页 |
(二) 日本农村金融监管 | 第30-32页 |
(三) 法国农村金融监管 | 第32-33页 |
(四) 印度农村金融监管 | 第33-34页 |
二、域外典型国家农村金融监管对我国实施差别监管的借鉴 | 第34-37页 |
(一) 重视农村金融的差别性、专门性立法 | 第34-35页 |
(二) 强化农村金融差别监管体系建设 | 第35页 |
(三) 农村非正规金融应纳入差别监管制度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农村金融差别监管法律制度之构建 | 第37-46页 |
一、构建农村金融差别监管法律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37-38页 |
(一) 有助于提高金融监管的资源配置效率 | 第37页 |
(二) 有助于降低农村金融监管的执行成本 | 第37-38页 |
(三) 有助于农村金融的整体协调发展 | 第38页 |
二、构建农村金融差别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思路 | 第38-46页 |
(一) 树立农村金融差别监管理念 | 第38-39页 |
(二) 强化我国农村金融差别监管立法 | 第39-40页 |
1、进行差别监管的专门性立法 | 第39-40页 |
2、将非正规金融纳入差别监管制度 | 第40页 |
(三) 明确职能分工,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主体间的协调机制 | 第40-41页 |
1、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能分工 | 第40-41页 |
2、健全监管主体间的监管协调机制 | 第41页 |
(四)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差别监管的主要内容 | 第41-46页 |
1、设置差别的市场准入弹性注册资本规定 | 第42-43页 |
2、完善差别性的新型农村金融市场退出监管制度 | 第43-45页 |
3、其他差别监管内容设置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