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的兰州城市形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4页 |
| 一、兰州城市形象述略 | 第14-24页 |
| (一)、城市形象书写 | 第14-17页 |
| (二)、文学作品中的兰州形象 | 第17-19页 |
| (三)、他者的言说 | 第19-22页 |
| (四)、兰州形象符号文本的划分 | 第22-24页 |
| 二、自然符号 | 第24-35页 |
| (一) 河流是一个城市的幸运 | 第24-31页 |
| 1、文学作品中的黄河印象 | 第25-29页 |
| 2、黄河生态 | 第29-31页 |
| (二)、两山 | 第31-35页 |
| 三、人工符号 | 第35-51页 |
| (一)、黄河铁桥 | 第35-42页 |
| 1、春秋沧桑 | 第36-39页 |
| 2、文学中的“铁桥” | 第39-41页 |
| 3、话剧《天下第一桥》 | 第41-42页 |
| (二)、黄河上的其它人工符号 | 第42-44页 |
| 1、水车 | 第42-43页 |
| 2、羊皮筏子 | 第43-44页 |
| (三)、兰州老街 | 第44-51页 |
| 1、街道是携带城市意义的符号 | 第44-45页 |
| 2、话剧《兰州老街》 | 第45-49页 |
| 3、《寻找一只船》 | 第49-51页 |
| 四、艺术符号 | 第51-65页 |
| (一)、兰州鼓子 | 第51-52页 |
| (二)、独具特色的方言——京兰腔 | 第52-54页 |
| (三)、兰州民谣 | 第54-61页 |
| 1、兰州民谣中的城市叙事 | 第54-56页 |
| 2、《兰州兰州》——艺术符号的解读 | 第56-59页 |
| 3、请给我一支兰州——隐含的“读者群” | 第59-61页 |
| (四)、当代微电影中的兰州符号——被隐喻的精神 | 第61-65页 |
| 1、《练手》 | 第62-63页 |
| 2、《兰州故事》 | 第63-65页 |
| 结语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