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 ·微小变形测量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8页 |
| ·微小变形测量原理 | 第11-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外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现状 | 第16-17页 |
| ·微小变形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论文内容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2章 热膨胀系数描述 | 第20-25页 |
| ·与热膨胀系数相关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 ·关于热膨胀系数计算的理论公式 | 第21-23页 |
| ·平均膨胀系数 | 第22页 |
| ·微分热膨胀系数 | 第22-23页 |
| ·热膨胀系数分析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基于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微变形测量系统硬件设计 | 第25-38页 |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25-26页 |
| ·微变形测量的数据采集模块 | 第26-31页 |
| ·光纤位移传感器 | 第26-31页 |
| ·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 ·测量工作原理 | 第27-30页 |
| ·信号处理单元 | 第30-31页 |
| ·试验环境测控温模块 | 第31-37页 |
| ·高低温控制系统 | 第31-32页 |
| ·真空系统 | 第31页 |
| ·升降温系统 | 第31-32页 |
| ·测温硬件结构 | 第32-37页 |
| ·测温传感器 | 第32-34页 |
| ·2701 数据采集系统 | 第34-36页 |
| ·E5810A LAN/GPIB 网关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微变形测量系统软件设计 | 第38-49页 |
| ·控温模块 | 第39-41页 |
| ·PID 理论 | 第39-40页 |
| ·PID 工作原理 | 第40-41页 |
| ·控温仪器操作 | 第41页 |
| ·微变形测量软件 | 第41-48页 |
| ·系统需求描述 | 第41页 |
| ·需求分析 | 第41-42页 |
| ·测量软件开发设计 | 第42-46页 |
| ·总体结构 | 第42-43页 |
| ·总体模型 | 第43-44页 |
| ·功能模型 | 第44-45页 |
| ·过程模型 | 第45-46页 |
| ·软件界面及操作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测量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49-59页 |
| ·不确定度评定理论 | 第49-55页 |
| ·不确定度分量的 A 类评定 | 第51-52页 |
| ·不确定度分量的 B 类评定 | 第52-55页 |
| ·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分析 | 第55-58页 |
| ·试件长度测量的误差分析 | 第56-57页 |
| ·温度测量的误差分析 | 第57页 |
| ·试件形变量的误差分析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碳纤维管件热膨胀系数测量结果分析 | 第59-73页 |
| ·被测对象和测量要求 | 第59页 |
| ·实验过程及测量结果处理 | 第59-62页 |
| ·准备工作 | 第59-61页 |
| ·实验过程 | 第61-62页 |
| ·测量数据处理 | 第62-70页 |
| ·升温条件下的数据处理 | 第62-65页 |
| ·降温条件下的数据处理 | 第65-69页 |
| ·温度梯度对测量的影响 | 第69页 |
| ·升降温步长对测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 第70-72页 |
| ·试件长度测量不确定度 | 第70-71页 |
| ·温度测量不确定度 | 第71页 |
| ·试件形变量的测量不确定度 | 第71-72页 |
| ·不确定度总表 | 第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3-74页 |
| ·总结 | 第73页 |
|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附录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