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内涵 | 第9-16页 |
(一) 政府职能的概述 | 第9-10页 |
1. 政府的基本职能 | 第9-10页 |
2. 政府的运行职能 | 第10页 |
(二)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内涵与构成 | 第10-14页 |
1. 政府社会管理的内涵 | 第10-11页 |
2.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内涵 | 第11-12页 |
3.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构成 | 第12-14页 |
(三) 强化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二、 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国际经验 | 第16-21页 |
(一) 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1. 社会秩序理论 | 第16-17页 |
2. 福利国家理论 | 第17-18页 |
3. “第三条道路”理论 | 第18页 |
(二)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国际经验 | 第18-21页 |
1. 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管理经验 | 第18-19页 |
2. 混合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管理经验 | 第19页 |
3. 市场经济全球化时期的社会管理 | 第19-21页 |
三、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第21-32页 |
(一)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二)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9页 |
1. 过多关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投入不足 | 第23-24页 |
2. 社会管理方式简单守旧,仍然采取单向管理 | 第24-25页 |
3. 政府社会管理观念落后,公共软环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第25-26页 |
4. 没有解决好城乡差距问题,没有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 | 第26-28页 |
5. 社会管理中没有统筹思想,条块分割管理问题依然存在 | 第28-29页 |
(三)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错位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1. 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理解 | 第29页 |
2. 经济建设型政府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历史要求 | 第29-30页 |
3.政府管理模式仍然是“单向规制型” | 第30页 |
4.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没有坚持以人为本 | 第30-32页 |
四、 提高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对策 | 第32-45页 |
(一) 国外政府社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 第32-33页 |
(二) 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 第33-45页 |
1. 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科学定位政府、社会关系 | 第33-35页 |
2. 强调政府工作职能,形成完整的社会政策体系,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 第35-38页 |
3. 培育和完善公民社会,加强地方政府调控手段的有效性 | 第38-41页 |
4. 平衡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均衡发展社会群体的合法利益 | 第41-43页 |
5. 调整社会关系,实现公平、公正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